【中美貿易戰】華府指中國經濟轉差會妥協 特朗普或誤判數據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中美處於貿易休戰期下半段,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周三(30日)訪美,與美方官員舉行新一輪談判。此前中國公布的最新經濟增長數據,數字創28年新低。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隨即在Twitter發文,暗示該數據反映中國經濟轉差,北京最終或會在貿易談判上妥協。
惟特朗普將「數字下跌」與「經濟轉差」劃上等號的說法,或反映他誤判或未有細閱中國的經濟數據。

中美首腦自2018年12月1日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會議後,雙方同意爭取在90日「休戰期」內達成貿易協議。中美副部長級經貿磋商1月9日落幕後,中國商務部指兩國就貿易問題作深入交流,而華府則重申中方作出結構性改革,處理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和補貼措施等問題。

在休戰期間,華府鷹鴿兩派口風不一,特朗普的取態惹人關注。在美國對外發布信息看來相當混亂之際,特朗普維持一貫「自信滿滿」的樣子,認為美國的關稅損害中國,後者經濟疲軟令北京有理由尋求達成協議,又表示華府在談判上的表現很好

中美貿易戰: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於瑞士達沃斯論壇時表示,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6.6%,是相當不低的速度,料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絶無問題。(路透社)

特朗普其中一個理據相信是中方在休戰期間作出的讓步表現。例如削減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至15%增購美國大豆和能源產品等等,甚至還有消息稱中方願意在2024年前消除所有對美貿易順差

另一理據是中國政府公布2018年經濟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2日公布國家2018年經濟增長為6.6%,是自1990年以來最低。海關總署公布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進口按年減少7.6%,出口則跌4.4%

特朗普發現中國經濟數據出現新低和跌幅後,像打了一枝「強心針」,他在Twitter表示,「很合理地,中國最終會達成一份真正協議,並停止四處胡鬧!」。

特朗普從中國經濟數據下滑評斷北京會在貿易談判上妥協,做法看似合理,但那些下跌的數字又確實如特朗普所理解般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嘗試分析中國經濟數據的細節,顯示特朗普或存在誤判數據和中國的情況。

(一)經濟規模擴大

中國比30年前已是更龐大的經濟體。即使經濟增長是1990年以來新低,其產出仍刷新紀錄。2018年中國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約6.6%,名義GDP增加8萬億人民幣;2007年中國GDP增幅為14.2%,名義GDP增約3萬億人民幣。因此,特朗普強調的經濟增長跌至近30年新低,也不一定意味經濟轉差。

(二)中國經濟更自足

中國進出口數據大跌,但中國在擴大內需的情況下,所受影響沒預期中大。分析指出,國內需求佔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約四分之三,是2000年以來最多,縱使貿易順差下跌,內需仍可幫忙抵銷。

(三)國債累積速度下跌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近年的國債累積幅度顯著下降。中國2015年每1元人民幣的GDP增量,就舉債逾4元人民幣來達成;但在2018年,舉債的倍數跌至2.5,與過去15年平均值一致,反映中國的負債情況已得到改善。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