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珊回應黨內迫宮:將英國置於危機中

文翠珊回應黨內迫宮:將英國置於危機中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英國首相文翠珊面臨黨內迫宮,保守黨脱歐派周三(12日)已齊集足夠人數支持,發動對她的不信任投票。文翠珊同日回應,會盡其所能對抗對針她領導地位的挑戰。她說,即使保守黨領袖換人,他或她或不能在1月21日前就職。因此黨魁選舉有可能將英國脱歐談判的控制權交到國會反對黨議員手上。

她說:「新的黨領袖將沒有時間再就脱歐協議談判,並讓它2019年3月29日脱歐日之前讓國會通過,故此他們(意指新任黨魁)的第一個行動或將是延遲或撤銷(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在英國民眾想我們(政府)繼續之際、延遲甚或停止脱歐」

路透社報道,至少75名保守黨議員已公開表示支持對文翠珊發動不信任投票。「1922委員會」(1922 Committee)主席布雷迪(Graham Brady)稱,已獲得啟動不信任投票程序的人數門檻(48票)。他稱投票將於當地時間周三下午6時至8時在國會內進行。

文翠珊在首相府外發言時表示,黨領袖會使英國未來和脱歐談判陷於風險之中,而新領袖亦沒有足夠時間重新談判。對於周三將進行的不信任投票,她稱會竭盡所能應戰。她又稱周二與歐洲多國領袖的會面有進展。

現時保守黨在國會共有315席,倘是次不信任投票獲158名黨員投贊成票,文翠珊將失去黨魁地位。

(路透社)

英國前首相文翠珊宣布不出戰下屆大選 結束27年國會議員生涯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英國前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3月8日宣布,她不會在下屆大選中爭取連任國會議員一職,結束27年代表梅頓赫德(Maidenhead)選區生涯。

《每日郵報》報道,文翠珊向當地報章表示,自己在過去27年以國會議員身份為梅頓赫德選區的民眾服務是一種榮幸,而自己亦盡力回應民眾及地區的需要。

文翠珊稱,辭去首相後,她非常享受擔任後排議員的工作,亦有更多時間為選區服務,以及推動打擊販運人口及現代奴隸制的事業。

她指出,這些事業需時日增,因此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無法再以自己認為正確及選民應該獲得的方式擔任國會議員,決定不會於下屆大選爭取連任。

英國脱歐:2016年7月,文翠珊就任首相,她標榜自己的務實精神,上台時曾作出政治宣言:「脱歐就是脱歐(Brexit means Brexit)-我們將取得成功。」圖為文翠珊會見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Getty Images)

現年62歲的文翠珊在1997年首度躋身國會,並在2016年7月當選首相,成為當地史上第二位擔任首相的女性,負責就英國脱歐問題與歐盟談判。她在2017年3月29日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承諾在兩年內帶領英國與歐盟「分手」。

不過她在2017年決定提前選舉的做法就令保守黨喪失多數黨地位,她的首相任期就被脱歐談判及黨內就英國如何脱歐陷入內鬥等問題困擾。

英國脱歐:文翠珊2018年與歐盟達成脱歐協議方案,惟這一草案在英國下議院不斷受阻。2019年5月,文翠珊宣布辭職,並表示:「我做了我能做的所有事,以說服議員們支持(脱歐)方案……我嘗試了三次。」圖為文翠珊當時淚灑現場。(Getty Images)

文翠珊雖然同年與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達成脱歐協議,惟協議加入北愛爾蘭邊界「補底方案」(Backstop Plan),就惹來立場親英的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DUP)及保守黨疑歐派大本營「歐洲研究組織」(European Research Group)的不滿,結果她被保守黨國會議員發起不信任投票,雖然避過即時下台厄運,但她在黨內威信盡失,最終在2019年5月辭去首相一職,由約翰遜(Boris Johnson)接任。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