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室】倫敦近年屢受恐襲 國會何以是軟肋?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倫敦再度發生疑是恐襲事件,有人駕駛車輛撞向英國國會大樓外路障。
近年倫敦加強反恐及保安措施,但無法杜絕恐襲事件,國會2017年也曾遭恐襲,造成5人死亡。國會大樓甚至被指是保安軟肋,為何會這樣?

倫敦屢現恐襲 加強保安措施

英國倫敦近年屢遭受攻擊,例如2005年出現連環恐襲,造成56人死亡,逾百人受傷。2013年有極端分子當街斬首一名士兵。到了2017年3月23日,倫敦再度成為恐怖份子的目標,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

故此,倫敦的重要地標,包括英國國會、首相府所在地唐寧街等,近年都部署了大量警察和便衣探員,以防止恐怖襲擊。在重點保護地區,甚至連路邊的長椅都經過特殊設計,能抵擋貨車炸彈襲擊。英國皇家空軍特勤團(SAS)以及多達1萬名士兵,更可以隨時出動,應付大型恐怖襲擊。

國會人流多 保安工作難

不過,即使英國政府持續加強反恐及保安措施,也不能令倫敦變成完全「零恐襲」城市,目前英國政府已經有很多安全措施,保護人流較少的方,包括首相府。但針對國會的話,相關安全措施就難以奏效,皆因國會進出人群川流不息,難以完全確保安全。

例如目前手持國會通行證的人員,即議員、記者等,進出國會無須進行安全檢查,令國會的安全程度備受質疑。又或曾有人提出,由於不時有車輛出入,國會大門保持長期開啟狀態,遭認為弱點所在。

事實上在2017年的英國國會恐襲,有警員遭兇徒刺死殉職。事後公眾便質疑,負責國會安全的英國國會與外交指揮部(Parliamentary and Diplomatic Protection Command)由配備武器和沒有配備武器的警察組成,分別負責不同類型工作,而殉職警員在執勤時並無配備武器,根本沒有能力制服手持長刀的兇徒。隨後配備武器警員趕到才把兇徒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