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定「荷包」? Google重啟中國搜尋器的爭議
美國網上媒體The Intercept披露,Google有意啟動一個專屬中國的搜尋引擎,引擎會過濾被中國政府視為敏感內容的網站,以符合政府的審查機制,從而進入中國市場。消息甫傳出,立即引起各界輿論。
「河蟹」與「荷包」之間,不知Google如何抉擇?
早在2006年,Google就在中國登陸,域名為google.cn,當時Google的中國版搜尋引擎仍受北京的網絡審查機制規管。當某內容受審查時,Google會提示用家,這令到中國網民可以意識到他們不容許看到什麼資訊。當時曾在Google中國工作過的員工透露:「那時候Google每一天都提醒網民,他們正在看的是被過濾了的搜尋結果。」但那陣子已經有人批評Google為了得到中國龐大的消費者市場,違反了公司堅持網絡自由、全球資訊流通的原則。
到了2010年,Google指控有來自中國的駭客入侵Google多個海外異見人士的電郵帳戶。事件在美國引起政治爭議。同年3月,Google宣佈把Google.cn的服務關閉,並把大中華區總部遷至香港。
Google的對華戰略
有評論認為,Google再次考慮在華重啟具審查機制的搜尋引擎,與領導人皮柴(Sundar Pichai)的營商策略轉向有關。2015年出任Google公司執行長兼董事長的皮柴,一直視中國為Google未來的必爭之地,例如將中國視為Google發展其人工智能科技的首要區域。分析相信如果消息屬實,Google重返中國的決定是皮柴在華市場戰略的第一步。
Google聯合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希望透過Google整合世界資訊及使其全球流通,因此他們一直認為中國是與公司作為「開放網絡守護者」的立場背道而馳。布林早在2010年就跟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說過,中國的審查及監管政策與前蘇聯的極權主義有著相同的特性。而布林他本身就是在前蘇聯出生的猶太人。
反之,皮柴則視中國為電腦工程師的搖籃和極具潛力的市場。所以,皮柴繼任接手Google事務後,不惜一切打中國市場主意亦不足為奇。
Google員工稱對消息毫不知情
消息傳出後,不少Google的員工批評公司的做法不當。兩名員工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把公司相關舉動比擬為早前Google與美國軍方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檢測影像技術的「Project Maven」。這項目引起Google員工強烈不滿,認為Google不應把科技應用對於軍事方面。鑑於公司內部反彈太大,Google決定不再與軍方續約研究相關項目。
但亦有員工對消息表示支持,他們認為Google的任務是把全世界的資訊匯聚一起,因此佔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民眾不能被排除在外。有人亦指Google杯葛中國並不會動搖北京政府的態度或帶來任何正面影響。
進佔中國市場的利刃
Google在中國市場的野心並不限於提供搜尋引擎服務。據科技新聞網媒The Information引述消息人士指,Google正在研發一個新聞整合程式,亦是專屬中國市場,受國家審查法例所規管。
但Google在中國市場的前景未必如預計般那麼順利,因為中國電商市場已接近飽和狀態,例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巨型民營企業的壟斷,令Google未來在中國的營運更添暗湧。另一互聯網巨頭、同被中國政府封鎖的Facebook,早前就在中國慘遭滑鐵盧。Facebook在七月中宣佈在中國杭州設「創新中心」,但其後當地政府拒發創新公司牌照,Facebook新一波入華行動又告失敗。《華盛頓郵報》於8月1日便發表評論文章,標題為「朱克伯格(Facebook創辧人),在進一步出醜前放棄中國吧」,指Facebook打入中國的代價太大,付出必比收穫多,唯一的成功機會,只會是變成一間中國公司,跟着中國的規矩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