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涅狄格州修改選舉人票制度 避免「贏普選、輸寶座」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中,獲得的普選票(popular vote)不及對手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不過憑住「選舉人票」較多而入主白宮。這個選舉制度究竟算不算公平?
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眾議院及參議院先後通過法案,加入《全國普選票州際協定》(National Popular Vote Interstate Compact),把該州的7張選舉人票,全數給予在全國普選中勝出的候選人,而非按照該州的選舉結果,以圖改變選舉人票制度。

法案獲該州眾議院通過後,周六(5日)獲參議院以21票贊成、14票反對通過。法案下一步會交到州長馬洛伊(Dan Malloy)簽署落實。

在選舉人票制度下,美國總統選舉並非直接選舉,而是間接選舉制度,由選民投票予選舉總統的「選舉人」,各州選舉人在該州首府集會,按照該州普選結果,以「勝者全取」(Winner-take-all)方式,把選票全數投予在州份勝出的候選人。

康涅狄格州今次通過加入的協定,同意把該州的選舉人票,全數給予在全國普選中勝出的候選人,而非僅該州獲得最多普選票的候選人,以圖避免出現候選人「贏普選、輸寶座」的情況。

目前已有10個州份及首都華盛頓加入協定,待康涅狄格州州長簽署法案之後,協定參與州份共合有172張選舉人票。

不過若要成為美國總統,是要取得270張選舉人票。以目前參加州份的總票數而言,仍相距甚遠,難以影響大選結果。協定僅會在得到270票後,才會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中,獲得的普選票(popular vote)不及對手希拉里,不過憑住「選舉人票」較多而入主白宮,惹來外界爭議,認為選舉制度不公平;康涅狄格州則通過法案,以圖改變選舉人票制度。(美聯社)

在2016年大選中,49.7%的選民其實是想希拉里當選總統,她得到的普選票比對手特朗普多約28萬票。而在美國歷史上,除了希拉里要面對「贏普選、輸寶座」的情況外,同樣情境共發生過4次。

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2000年小布殊大戰戈爾一役。當時小布殊的得票為5,045萬(47.9%),而戈爾的得票則有5,099萬(48.4%)。若只計及普選票,戈爾就會當上美國第43任總統。當時佛羅里達州需要重新點票,並在重新點票後確認小布殊在該州的普選票僅僅較戈爾多537張。結果令戈爾將佛州的25張選舉人票,全數撥歸小布殊所有,令小布殊獲得271張選舉人票,戈爾則飲恨。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