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逝世四百年】看權力遊戲與紙牌屋 尋找莎士比亞芳蹤
今日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的日子,沒有細讀過他的文學,大概也略知他的劇作。文字古舊,時代老遠,有些人可能會不明白莎翁為何離開四百年仍然教人著迷。不說可能不知,現今不少熱爆全球的電影、電視劇都以莎翁作靈感,莎劇影子處處皆是。
美國HBO電視台在2011年起播放至今的電視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根據小說系列《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改編,作者馬丁(George R.R. Martin),是以中世紀作題材的史詩式奇幻作品,《權力遊戲》的性暴力及殺人場境之多,在電視上相當罕見,把敵人斬首、挖眼、毒殺等,全都是莎劇常見的「橋段」。不少劇迷都抱怨,馬丁「殺死」太多角色,個個不得善終。
不知情地把你親人吃進肚子,是誰發明的:Big Willy Shakes(莎士比亞)
馬丁與莎翁「殺人」如麻 筆下較勁
對劇迷的批評,馬丁曾經親自撰公開信反擊,他指出,看過《哈姆雷特》的讀者應該知道,該劇只有兩名角色生還,莎士比亞在短短三小時戲劇中「殺死」的,多於他在五本書中死去的角色。《權力遊戲》中展示了種種恐怖殺人方式,第一季第六集角色韋賽里基斯(Viserys Targaryen)遭極刑處死,以燙熱熔金淋頭。
不過,馬丁認為他筆下的變態殺人情節,遙不及大文豪莎翁,他提到莎劇最血腥一部《泰特斯》,劇情講述泰特斯之女被兩漢拖入樹林強姦,還割其舌頭、砍其雙手,讓她永遠無法指證他們。泰特斯最終報復殺死兩人,再把其肉煮成肉批給他們的母親吃下。
「(我)不像莎士比亞,他是一個瘋子。」雖然大罵莎翁是個瘋子,但馬丁拜讀了莎翁大量著作,無論是史實還是狂想,莎翁劇作無疑對他啓發良多。《冰與火之歌》第六部《寒冬冽風》(The Winds of Winter)其中一段描寫戰爭,場景與對白跟莎翁《李察三世》(Richard III)第五幕第四場有異曲同工之處。
《紙牌屋》──入主白宮的現代馬克白
2013年起播放的美國電視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講的正是一場代權力遊戲,不過背景轉移到美國政治圈。與莎劇相似,《紙牌屋》一眾角色有不少獨白戲,展示內心掙扎。若觀眾細閱過莎翁著作,可能會察覺《紙》劇中處處都是莎翁筆下人物的影子,尤其是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Macbeth)。
Stars, hide your fires! Let not light see my black and deep desires(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黑暗而幽深的慾望)
劇集主人翁法蘭克(Frank Underwood)是眾議院多數黨黨魁,新總統本來答應上台後任其為國務卿卻食言,法蘭克與妻子克拉里(Claire)始決定不惜一切奪取總統寶座,這與莎翁筆下的馬克白夫婦十分相似。蘇格蘭將軍馬克白聽過三女巫的預言,指他會成為蘇格蘭國王,於是以匕首刺殺國王奪位。法蘭克亦與馬克白一樣,理解自己為了得到權力,雙手不能避免沾上鮮血。只是在現代劇本中,沒有女巫,沒有預言,法蘭克做盡壞事全因心魔作祟。克拉里則是馬克白夫人的化身,在首兩季劇情中野心勃勃,慫恿丈夫「謀權篡位」,後期同樣像馬克白夫人般備受良心責備。
低俗元素 寫實反映人類的瑕疵
何以人類看了莎士比亞戲劇四百年,仍然覺得吸引呢?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物心理學博士沃爾頓試着解構《權力遊戲》風靡的原因,她指《權力遊戲》與莎劇一樣,不只在道德、生存價值或政治窘境等高層次領域探究,而是能夠保留低俗元素,例如露骨的性愛場面,角色甚至撕殺至器官也挖出來。在莎劇中,經典角色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權力遊戲》亦然,角色亦正亦邪,喪盡天良的也會有良心掙扎的時候,令觀眾對容易產生同理心,「角色越複雜,越讓人投入情緒,因他們更具人性,而且像我們一樣充滿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