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室】習近平談及「負面清單」、「政府採購協議」是什麼?

撰文:謝媛彰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10日)在博鰲亞洲論開幕禮並發表主旨演講,他在會上公布4項「對外開放重大舉措」,被解讀成應對中美兩國正在升溫的貿易摩擦。當中提到「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以及「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提出會擴大進口,而且不以貿易順差為目標。(CCTV截圖)
今年上半年,我們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負面清單是一種在國際貿易上常見的外商投資管理辦法,遵循「法無禁止皆可為」原則,向外資就國內投資領域設黑名單。負面清單的應用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德意志建立關稅同盟的時候,是國際間用以保護國內產業的方法之一。

現時大部份發達國及地區均設有負面清單的做法,包括美國、歐盟及日本。以美國為例,自2004年以後,該國對外的雙邊投資協定中,均含有負面清單,領域涵蓋通訊、運輸、傳播及社會服務產業等。

中國國務院去年公布2017年版本的負面清單中,涵蓋14個主要行業大類,包括金融業、文化、體育及娛樂業,以及當中近40個領域。

至於「准入前國民待遇」(Pre-establishment National Treatment),是指國民待遇延伸至投資准入階段,即在企業設立、取得、擴大等階段給予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不低於本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對國民及外資的投資邁向一視同仁的階段。

中國及歐美在WTO部長級會議上出現對立意見。(路透社)
今年,我們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政府採購協定》此概念的出現,原是為應對上世紀30年代出現的經濟大蕭條。當時全球各國的經濟跌至谷底,難以靠市場自行調節改善狀況,各國政府遂開始干預經濟活動,例如以政府名義進行採購就是其中一例。惟做法慢慢演變成國際貿易中的非關稅貿易堡壘。

協定的概念在WTO前身GATT已漸成形,並在WTO中得到正式落實。現時的全球貿易中,政府採購貿易金額巨大,約佔全球貿易總額的一成。以中國為例,上至工程項目需要的原材料,以至辦公室內的電腦、紙張都可屬政府採購項目。

簡單來說,WTO《政府採購協議》主要跟從三大原則:

國民待遇原則和非歧視性原則,即各締約方不得通法律、規則、程序和做法來保護國內產品或供應商,以歧視國外產品或者供應商;
公開性原則,即各締約方有關政府採購的法律、規則、程序和做法都應公開;
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原則,即有關締約方應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特殊待遇,如提供技術援助,以照顧其發展、財政和貿易的需求。

《政府採購協議》由WTO成員自願簽署,目前有美國及歐盟均加入協議,共近4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協議。中國早於2007年加入世貿之時,就已啟動加入《政府採購協議》的談判,惟多年來仍未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