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4.0的挑戰 搞好經濟民生 決定未來六年管治成敗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周日(18日)成功勝出大選,第四度登上總統寶座。他在未來六年任期,促進國內經濟民生將成為施政重點。

普京在第三屆任期內,面對不少內憂外患,包括國內經濟不景,對外亦有多宗外交糾紛,導致遭受制裁,變相打擊經濟,最受影響的始終都是俄羅斯民眾。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中心主任馮紹雷認為,普京的當前急務是解決民生問題。

他指出,俄羅斯有超過4000萬貧困居民,即使當地蘊藏豐富天然資源,但礙於國土遼闊,氣候條件惡劣和實際的資源需求情況,要一下子將地底下的財富變成資金,需時甚長,因此目前的經濟情況並非一時三刻可以解決。另外,國際油價比高位早已回落不少,對於產油國俄羅斯來說可謂是致命打擊,因此普京在新任期內如何為國家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將成為他、以及俄羅斯的穩定有決定因素。

俄羅斯經濟發展為出口導向,貿易結構單一,能源出口約佔出口總額的60%、政府預算收入的50%和GDP的10%。發展油氣行業、增加能源出口為俄政府保障財源、維繫公共開支和政權穩定的最便捷手段。俄政府對此心知肚明,但結構性改革多為紙上談兵,進展緩慢。(視覺中國)

不過,即使普京團隊決定大打經濟牌,當地營商情況同樣值得憂慮,事關俄羅斯貪污情況嚴重,再加上受到國際社會制裁,根本難以吸引投資。另外有專家認為,目前的團隊沒法推出全面經濟改革政策,令當地有可能陷入長時間經濟衰退,隨時引爆民眾怨氣的政治炸彈。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去年被指貪污,當地民眾抗議時,將顏色及形象鮮明的黃色鴨當成標誌,引人注目。(網上圖片)

提到民眾怨氣問題,普京執政長達十八年,不少人對於國家長年由同一人或勢力當道感到厭倦,因此克里姆林宮必須在執政時更需要創新,為民眾帶來新鮮感,又或是轉移視線。但假如要進行體制改革,是接近不可能的任務,皆因像國會等機關內的權鬥問題嚴重,突然大刀闊斧地改革隨時惹來持分者反彈,導致自己地位不保。所以普京只能採取保護主義,繼續打壓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等反對派。當地人權組織預計,在「普京4.0」時代,當局將會更收緊互聯網、限制宗教組織、阻止接觸外國媒體,甚至是退出歐洲人權法院等。

現年41歲、律師出身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去年被指控「連續組織非法集會」參與反對總統普京及俄高層的活動,被判處為期20天的監禁。(路透社)

另外,普京在早前的國情咨文提到加強軍力,開發新武器等,令人關注他在新任期會否繼續重軍事而拖累經濟。馮紹雷指出,俄羅斯在國防投入上,與主要競爭對手美國仍有差距。即使普京公開的新型高科技核武可能稍為有優勢,但在長遠互相「燒錢」的情況下,是俄羅斯經濟非所能負擔。馮紹雷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曾有意調整雙方關係,但礙於美國傳統勢力的牽制而未能成事。不過兩國可以趁朝鮮核危機等重要議題站於同一陣線,始終有可能實現美俄友好的局面。到時普京可以專注於國內事務上,讓俄羅斯變得更強大。

俄羅斯3月11日宣布,軍方成功試射一枚極超音速匕首型(Kinzhal)導彈,並擊中預定目標。(影片截圖)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8年國情咨文中表示,已研發新型核武,可避過所有攔截系統,而且攻擊速度快得令守方不夠時間回應。(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