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航母抵越南訪問 選擇3月停靠峴港 隱藏對中國發出警告訊息

撰文:高源樺 許懿安
出版:更新: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周一(5日)抵達越南展開為期4日的訪問。這是美國自1975年越戰結束後首次派航母重返當地。美軍選擇在峴港而非傳統軍港金蘭灣停靠,跟43年前的戰爭史實有着惹人深思的巧合,也令人揣測華府想對中國發出什麼訊息。

除了卡爾文森號外,隨行的還有巡洋艦「夏普倫湖號」(CG-57)驅逐艦與「韋恩・梅耶」號(DDG-108)驅逐艦。軍艦上的5500名美軍士兵在訪問期間,將與越南海軍將士進行打籃球及踢足球等一系列聯誼活動。他們還將訪問孤兒院,探視受「橙劑」(Agent Orange,美軍於越戰中使用的化學武器)毒害的人。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卡爾文森號停泊於峴港而非號稱亞洲第一軍港的金蘭灣。金蘭灣有天然地利、位置重要,加上有眾多設施,令它成為南海的戰略要塞。近年訪越的外國軍艦,多在這海港停靠。

相比起金蘭灣,越南中部的峴港名氣差得遠,不少人對它的認識,僅止於它是越南旅遊點之一,最多就是2017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此地舉行。然而此對美國來說,卻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美軍有特殊的「峴港情結」。

去年朝鮮說了一句「要炸沉日本」,美國即時派出多架航母震懾朝鮮,但最後美朝還是沒有開戰。(視覺中國)

美軍與峴港的淵源,始於糾纏達20年的越戰爭。這場令美軍「雞毛鴨血」的戰事由1955年打到1975年。華府1965年前一直是在幕後支持南越滅共,包括出資支持以及派出顧問協助。可是1964年美軍一艘參與支援的驅逐艦在北部海灣受襲,美軍1965年起真正參戰。

美軍同年3月派出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登陸峴港,正式開始作戰。美軍此後參戰人數增至50萬人,但戰事卻陷膠着狀態。時任總統的尼克遜派出B-52轟炸機狂炸北越,但戰局全無轉機。美方嘗試改變戰略,不再打「局部戰爭」,改為讓「越南人打越南人」。後來美越在1973年1月達成。同年3月美軍「執包袱」撤走。

美軍正式參戰與撤出,都與「3月」和「峴港」有關。美軍在越戰結束43年後重返越南,復選擇峴港停靠,究竟這是巧合還是另有意思,大概只有華府才知道。惟這種歷史與現實交錯,難免令人有幻覺記憶(Déjà vu)的感覺。分析揣測美軍是想藉此告訴外界,它已非當年陷入戰爭泥淖的狼狽模樣,而是面向區內盟國擺出全新高姿態,以及針對被指南海擴張勢力的中國發出訊號。

圖為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周一(5日)停靠越南峴港,這是美國自1975年越戰結束後首次派航母重返當地。峴港相比傳統軍港金蘭灣名氣差得遠,但美軍有特殊的「峴港情結」。(視覺中國)

隨着冷戰結束,作為昔日死敵的美國與越南1995年簽署雙邊關係正常化協議,之後美越兩國又因中國的強勢崛起,而越走越近。華府將越南視為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後者則藉美國力量增強自身影響力。不過越南與中國相鄰,兩者關係密切,越南不論是想「親美疏中」,還是想與中、美發展「平衡外交」,均須非常小心。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峴港記者黑德(Jonathan Head)表示,美國及越南的軍事合作有所增加但仍然有限,而越南需小心處理華府藉派航母訪越所傳達的訊息。黑德指出,中國事實上已是區內超級大國,也是越南最大貿易夥伴,越共領袖要小心避免得罪強鄰。

中國對於「卡爾文森號」訪越早有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上周五(2日)回應稱:「我們對其他國家之間開展正常的交流合作,包括軍事交往不持異議。我們希望美越之間的軍事交往對本地區和平與穩定有積極和建設性意義,而不是增添任何令人感到不安的因素。」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