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特朗普與金正恩意氣風發 朝美兩場突如其來的閱兵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金正恩和特朗普這對歡喜冤家,究竟葫蘆裏賣什麼藥?
正當全球民眾把目光投向2月9日揭幕的韓國平昌奧運,有份參賽的朝鮮,竟於早一日在平壤金日成廣場,大舉出動令人忍俊不禁的鵝步軍操、配置導彈的軍車、劃破長空的戰機等等,進行「建軍節70周年」的閱兵儀式。而在太平洋另一邊,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受到法國「啟發」,計劃於今年在首都華盛頓進行閱兵儀式。

閱兵,這個人類有史以來便存在的儀式,既源自古代列陣作戰的軍隊,也與天子巡視儀仗隊有關。

在一些以羅馬帝國為題材的電影中,觀眾不難看到以下場面:街道佈置得美輪美奐,皇帝和凱旋的將軍從戰神廣場出發,率領羅馬軍團浩浩蕩蕩前往朱庇特神廟,穿上寬外袍的元老、貴族和平民則沿途歡呼,熱情的民眾宰牲慶祝,整個羅馬城氣氛極為高漲。在統治者眼中,這種看似費時失事的大型活動,其實帶來無窮好處——對內凝聚民心,對外震懾敵人。

閱兵儀式自古有之,圖為有關古羅馬軍隊的浮雕。(網絡圖片)

多國皆曾閱兵 旨在增強自信

延至20世紀上半葉,納粹德國、法西斯日本都曾閱兵,目的是要團結全民族,為對外侵略服務。冷戰期間,前蘇聯頻密的閱兵儀式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年長一輩或會記得,這個共產政權每年11月7日皆會舉行閱兵,紀念十月革命,向世界展現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當局亦曾在1965、1985及1990年的5月9日大規模閱兵,慶祝「衛國戰爭」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閱兵不是「專制國家」獨有。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落敗,該國十年後首度在巴士底日閱兵,旨在重拾於戰爭中喪失的民族尊嚴。如今除了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和法國以外,意大利、西班牙、印度、沙特、土耳其等國均保留閱兵的習俗。不論專制還是民主國家,均希望透過閱兵建立令人敬畏的形象,恢復或增強自信。

前蘇聯、法國、朝鮮、印度等國經常閱兵,以表達特別訊息。圖為前蘇聯在1990年舉行、慶祝「十月革命」的閱兵。(網絡圖片)

當然,閱兵也確實愈發與「耀武揚威」聯繫在一起,尤其當舉辦方是朝鮮這個近年來屢屢把玩核武的「流氓國家」時。奧運會向來提倡和平精神,今屆平昌冬奧更被賦予用來紓緩、甚至解決朝鮮核問題的重責;意料不到的是,「三八線」以北一場閱兵活動,卻破壞了世人珍而重之的和平氣氛。

朝鮮閱兵本來不足為奇,自1948年建國以來,無論是建國逢五或十的年份,還是建黨紀念日、領袖誕辰和戰爭紀念日,這個奉行「先軍政治」的東北亞小國都會閱兵,頻率遠較其他國家為高。真正問題是舉行時間非常敏感。

朝鮮人民軍在1948年2月8日成立,這一天後來成為該國建軍節。當局在1978年把紀念日改為4月25日,紀念已故領袖金日成在1932年4月25日組建抗日游擊隊,之後2月8日再沒有任何特別慶祝。不過,現任領袖金正恩今年1月中旬突然把建軍節重新定為2月8日,動機惹來外界揣測。

彰顯獨立性 避免刺激國際社會

眾所周知,維護金氏政權是朝鮮最高宗旨。由於該國堅持發展核武和洲際彈道導彈,招致聯合國加大制裁,令金正恩面臨不少壓力。他在今年元旦講話中伸出橄欖枝,表明願意參加冬奧,顯然是要打破孤立,同時透過這項國際盛事,爭取各國默許朝鮮核大國地位。

金正恩向國際社會示好,或許被一些人解讀為「示弱」,這對動輒強調「最高尊嚴」的朝鮮而言是萬萬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冬奧揭幕前稍為「硬起來」,不失為彰顯獨立性、展現主導權的有效手段。

相比過往的閱兵,朝鮮今次處理手法低調得多。(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早前曾說,金正恩是一位「內行及成熟的政治家」,如果從後者的政治手腕來看,這種讚譽顯然不是恭維。就以今次閱兵為例,金正恩可謂拿捏得宜——整項活動歷時1.5小時,較去年4月15日舉行、長達2小時50分鐘的太陽節閱兵儀式為短;官方媒體沒有像上次那樣進行直播,而是在閱兵後數小時才播出活動片段;今次儀式約有1.3萬名軍人參加,另有5萬人圍觀,參加人數遠較過往動輒十多萬為少。

無論在持續時間、播放方式以至參與人數方面,建軍節70周年閱兵的安排十分巧妙 ——「金將軍」一方面竭力避免顯得太進取,以免過度刺激國際社會;另一方面透過「低調挑釁」,除展現決心和能力,激發愛國熱情,還要提醒世界朝鮮的核發展進程,迫使其他國家默認其核大國地位,從而維護政權尊嚴。

朝鮮過去多次進行核試和試射洲際導彈,閱兵只是「小意思」,對目前與國際社會暗中較勁的金正恩來說,即使被其他國家指摘為破壞和平氣氛,也是可以承受的代價。更值得一提的是,金正恩今次還偕同夫人李雪主一起亮相閱兵,打破領導人夫人不出席閱兵活動的傳統。金正恩這一安排除了讓外界猜測是否意味着李雪主正「登上廟堂」以外,或許也是希望為男性主導的閱兵注入「柔性元素」,從而降低外界對朝鮮的敵意。

金正恩攜同妻子李雪主一起閱兵,打破傳統。(美聯社)

相比之下,特朗普早前下令國防部籌辦閱兵,則顯得突兀得多。畢竟美國毋須像朝鮮般,通過閱兵來吸引世界的矚目。

辦一場「像法國般的閱兵」

特朗普去年7月訪問巴黎,其間出席慶祝法國巴士底日和紀念美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的閱兵活動。當天,法國軍隊沿香榭麗舍大道整齊步操,坦克車駛過,還有戰機飛越凱旋門。這些精彩場面在特朗普心裏留下深刻印象,當他乘坐專機空軍一號離開巴黎時就向助手表示,他也想在美國舉行一次閱兵。他上月舊事重提,要求國防部籌辦一場「像法國般的閱兵」,一遂其美夢。

相比蘇聯、朝鮮和法國,在首都舉行閱兵儀式顯然不是美國傳統。美國上一次閱兵已是1991年6月,時任總統老布殊(George H. W. Bush)在憲法大道的防彈玻璃房間,向8,800名軍人揮手,同時檢閱大大小小為美國出征的武器,慶祝美軍在波斯灣戰爭中奏捷。整場閱兵盛惠1,000萬美元。

閱兵並非美國傳統,對上一次已是1991年,慶祝美軍在波斯灣戰爭中取勝。圖為時任總統老布殊檢閱軍隊的情況。(路透社)

在特朗普下令閱兵的消息傳出後,美國《大西洋月刊》便刊文質疑,直言自從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美軍目前仍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戰場泥足深陷,在東亞地區亦受到朝鮮和中國挑戰,「一戰、二戰、冷戰或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在華盛頓舉行閱兵儀式是適合的,因為美國是大贏家,但今日(閱兵)似乎沒有什麼吸引力。」

此外,特朗普從未在軍中服役,亦令不少人認為他缺少舉行閱兵的資格。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甘迺迪(John F. Kennedy)均曾在軍中服役,兩人就任總統當日甚至在巡遊中展示武器,反觀特朗普卻曾逃避兵役,難免被人暗諷他沒資格效法前人。

「我感到震驚,坦白說,我們這裏有一個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正在慢慢成形……因應朝鮮目前的狀況,戰事(可能)即將爆發……(閱兵)對美國人有何益處?」民主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斯佩爾(Jackie Speier)這樣批評總統的指示。也有意見認為,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根本毋須透過閱兵展示軍力,倒不如把資源放在其他迫切的地方。

不過,民主黨如果就此事過度批評特朗普,可能不會產生什麼效果,這是因為美國人普遍尊重軍人,尤其是在中西部和南部等較為傳統的地區。根據民調機構蓋洛普去年發表的年度調查顯示,美國人雖然對建制的信心不斷減弱,但軍方是例外,約有72%民眾對軍方有信心,對國會有信心的只有12%。

作為超級富豪的特朗普喜歡金碧輝煌、講究排場早就不是新聞;而在過去一年多,他亦處處流露對普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等強勢領袖的欽羨。對於被指為拿破崙,他未必認為這是批評,反而可能有飄飄然之感,覺得這是對自己莫大的誇讚。

特朗普對法國去年的巴士底日閱兵印象深刻,決定有樣學樣。

事實上,閱兵並非只是一場沒有效益的「燒錢」活動,這對重建特朗普口中的「偉大美國」也有莫大益處。正如共和黨參議院軍事及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成員蒂利斯(Thom Tillis)所指,閱兵除了可以向軍人表達謝意,也能啟發那些有志參軍的美國人,為捍衛美國利益作出貢獻。另外,美國社會撕裂嚴重,通過閱兵,歌頌獲民眾支持的軍方,未嘗不能發揮團結國民的作用。

「破壞冬奧和平氣氛」和「燒錢」的閱兵究竟意味着什麼?對金正恩來說,是在向國際社會伸出橄欖枝的同時,頑強地展現獨立性;對特朗普而言,除了滿足虛幻的自我,更重要是實踐「令美國再次偉大起來」的口號,令美國重新獲得尊重。無論外界怎樣批評,這雙蔑視一切的歡喜冤家就是這樣獨來獨往。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