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華爾街合作助窮國? 世銀新招恐幫倒忙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一個重要金融機構,而我們只不過在幫倒忙……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我們無關緊要。」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最近憶述一場在2016年舉行、匯聚商界精英的活動,眾人當時大談國際金融,幾乎不提世銀致力消除的貧窮問題,多少令他感到失望。
為了令世銀這個有點落伍的機構變得「緊要」,金墉作出一項大膽決定──擁抱華爾街。當然,這決定引起不少爭議……

過去數十年,世銀奉行一條簡單公式:先從會員國手中取得款項,再向發展中國家發放貸款,協助後者發展基建、促進脫貧等。然而,這種模式畢竟很難持續;而相比透過金融市場源源不絕湧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世銀的資助亦相形見絀。

美官員嘲世銀

美國特朗普政府亦多番質疑世銀。例如,負責國際事務的副財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曾經形容,世銀向窮國批出款項的手法,只會令那些坐頭等艙、向政府提供建議的人受惠。美國目前是世銀最大股東,持有16%股權,「大老闆」態度有變,金墉不得不尋求變革之道。

世銀行長人選:美國政府是世銀最大股東,但它近期對世銀的態度變得比較負面。圖為美國財政部大樓。(資料圖片)

面對上述挑戰,世銀祭出新招──與主權基金、私募基金及保險公司等華爾街私人機構合作,務求令對方相信,與世銀攜手合作可以獲取豐厚回報。

在與私人機構合作上,世銀並非毫無經驗。例如,它通過轄下國際金融公司(IFC)向私人企業提供資金,換取對方供股。透過這種方法,世銀每年從私企手中取得70億美元,金墉希望最終把款項增至每年300億。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尋求與華爾街合作,恐怕難以有效救濟窮國。(網絡圖片)

學者:恐令窮國債台高築

在確保資金來源方面,與華爾街合作或許能夠一償金墉心願,但當中也存在不少爭議。曾與金墉共事的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指出,私人企業算是慈善工作的重要夥伴,但它們背後的動機其實只是博取美名。

薩克斯續指,只要有利可圖,華爾街便會在大型可再生能源、公共交通或其他基建項目上出力,但這可能導致窮國債台高築,強調「窮國需要的是撥款,而非貸款。」

誠然,與華爾街合作,共謀滅貧之道,這個做法並非完全不可取。世銀必須在促進民眾福祉,以及在華爾街赤裸裸地追求利潤的生存邏輯之間取得平衡,否則難以幫助目前活在極端貧窮之中的13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