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相「呃Like」百發百中 喵星人俘虜億萬網民之謎

撰文:楊紫微 李藹明
出版:更新:

一喵傾城,再喵傾國。貓的狂迷比比皆是,你我身邊必有一個。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也是愛貓之人,他極寵愛他的貓Muezza,甚至寧願把祈禱袍的袖子割掉亦不願吵醒酣睡中的愛貓。古埃及人更是奉貓為半神明,牠們死後甚至會被製成木乃伊,放上陪葬品風光大葬。時至今天,這股對貓的癡狂默默被發揚光大,毛茸茸的熱潮燃點了整個網絡文化。每日上網,我們不難發現貓的影片、貼圖,甚至新聞,都瘋狂充斥社交網絡及各式網站。到底貓有什麼魅力,可以如潮水般席捲整個網絡?

曾有調查發現,YouTube一年內增加了逾200萬條與貓相關的照片。(Getty Images)

網編界流傳「呃like」有必殺技:一張貓圖勝過千言萬語。在互聯網上,貓是成功的「不二法門」,貓的影片在網絡上遠比其他寵物有更大的瀏覽量。印第安納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邁里克(Jessica Gall Myrick)2014年進行調查,發現YouTube一年內新增了逾200萬條與貓有關的影片,共有260億人次觀看,平均每條得到1萬2千人瀏覽量,比起網站上其他影片遠為多。

貓明星不但擁有大批粉絲,更由網上走到現實。(Getty Images)

這股熱潮亦捧出了不少「網路紅貓」,一臉不爽的的美國不爽貓(Grumpy Cat)、吐舌小貓Lil Bub、日本紙盒貓小圓(Maru)、台灣的黃阿瑪等。這些貓明星不但擁有大批粉絲,更由網上走到現實,有商家為牠們開發周邊產品,包括貼圖、飾物、餅乾等,牠們的主人更會帶牠們巡遊出席不同場合及節目。

乘勢而上的除了各人家中的寵物貓,還有插畫師筆下的貓角色。以插圖胖吉貓(Pusheen)為例,它於Facebook上就累積了900萬粉絲,比美國總統參選人特朗普還要多。網上熱傳的彩虹貓(Nyan Cat)構造簡單,僅以無限輪迴、不斷重複的Gif圖加上「洗腦」音樂,不斷重複「喵喵喵」(nyan nyan nyan),就如病毒般傳遍整個網絡,累積1.3億觀看人次及逾100萬個讚好。到底貓有什麼魅力,令網絡人類為之傾心?

「貓貓最可愛,同意請分享」

當貼出小毛球跳躍、「撲獵」玩具的影片,網民就會驚呼「好可愛~」,然而什麼是可愛?這其實亦反映了某程度的「網路文化霸權」。

當我們定義可愛,常會與寵物掛鈎。秘魯以羊駝為寵物,烏干達則以山羊及雞為寵物,因此他們的貼文亦常與這些動物有關,反而沒有人談論貓及狗。那什麼地區最愛養貓?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Euromonitor於2014年的調查指出,歐美國家都傾向愛貓多於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合作支援一項計劃「我知道你的貓住在哪」(I know where your cat lives),監察及統計網上發布的貓圖及影片,發現發布最多的地區均是歐美國家。

貓得居高位,其中一個原因是牠們的粉絲掌握了更多網絡發言權,正如「我知道你的貓住在哪」網站亦言:「地圖或許更能反映全球化、智能手機普及度,及對個人私隱的開放想法。」由於歐美網絡普及率高,網民數量多且網絡參與度高,他們喜愛的貓亦隨之成為網絡「呃like」王,而相反羊駝及山羊則很難取代貓的位置。

汪星人粉絲人多勢不眾

出奇的是,當我們覺得貓是網絡之王,贏盡眼球,事實上根據Google數據,狗的搜尋熱門程度於10年間一直高於貓,而且近年差距還逐漸擴大。而據Euromonitor於2014年的數據,在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貓迷之國」的日本,原來狗才是較熱門的寵物。

既然狗狗更得人歡迎,為何貓卻似乎更惹人關注?美國網媒BuzzFeed最初以研究網絡熱門話題起家,網站分析其數據發現,雖然狗有較多固定粉絲,但貓的影片卻更容易瘋傳:貓貼文的瀏覽量平均是9,000,而狗貼文則有5,000;比較最熱門5篇貼文,貓的瀏覽量比狗足足多上近200萬。

Buzzfeed總編謝潑德(Jack Shepherd)對貓狂熱現象有一番解說,他認為可以用經濟學的路徑依賴理論(path dependence)解釋:「歷史上偶然發生的事件,例如(分享有趣貓圖的網站)LOLCats的突然爆紅,令我們的貓主子在網上其他競爭者之間稍微領先,並被出版人及內容管理者不知不覺間加強影響力,而他們之所以以貓為先,僅因這似乎是我們一貫的做法。」謝潑德認為內容管理者傾向採用以往慣常做法下決定,而非取決於內容本身的質素或價值。

網編界流傳「呃Like」有必殺技:一張貓圖勝過千言萬語。

貓是互聯網上成功的「不二法門」。(getty images)

紐約藝術家艾平克(Jason Eppink)於去年舉辦了一場以「貓與網絡」為主題的展覽,研究貓爆紅的現象。 艾平克指由於人類對貓較為熟悉,亦容易把貓人性化,當貓作出類似人類的行為或發出近似「人話」的叫聲,都容易成為網絡爆紅的影片。他表示人類會透過自己的「有色眼鏡」看貓:「我們正在以自己作為人類的需求,編造一個特別的圖片集錦。」

「臉癱」小貓如畫布 人類投射心情

在社交網絡瘋傳分享貓的貼文,到底是何心態?《紐約時報》針對客戶調查其上網習慣,發現近七成人會為了建立自我形象、令人對自己增加了解而分享貼文,而貓圖正正是一個形象化而具表現力的方式,讓網民藉以表達自己。貓表情乏乏,不像狗般容易閱讀,因此反而更易供人類自行演繹。布里斯托大學的人與動物關係學院前總監布拉德肖(John Bradshaw)教授表示:「貓的臉部及身體語言乏乏,猶如一張空白畫布。」由於貓的馴化歷史與狗不同,因此未有如狗般熟練與人互動,「從牠們的部分行為中我們可見到自己,然而下一刻,牠們又變得完全不同」,他解釋當我們不理解貓,就會傾向人格化牠們。

沒甚表情的小貓,不像狗般那麼容易讓人理解。(getty images)

寂寞促成主人愛上網分享貓圖

貓主喜愛在網絡上分享貓圖,亦可能由他們的寂寞促成。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高斯林(Sam Gosling)曾研究愛貓者與愛狗者的不同性格特質,他指出「狗癡」比「貓癡」更外向、和藹可親,表示貓癡在社會適應方面相對較狗癡差。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亦指出,養貓者比較內向害羞、被動——通通與貓本身的特性不謀而合。

內向害羞的貓主卻依然希望向他人宣揚貓的可愛,因此網絡成了他們的最佳平台。美國著名網站Cheezburger專攻動物貼文,其商務發展總監艾米利許(Emily Huh)對此現象提出解說:「我認為這是由於貓主並不如狗主般,他們沒有貓公園或類似場所供主人聚會、談論他們的貓。網絡為貓主及粉絲提供場所討論自己的貓,談談自己的貓如何可笑、可愛、古惑,並交換故事、照片及影片。」網上平台就如同「虛擬貓公園」,是貓主人僅有的社交場合,讓寂寞的愛貓人建立社群。

研究指出,貓的影片可以令人們減低負面情緒。(getty images)

超治癒小貓助城市人減壓

社交媒體上的用家每當分享內容,其動機除了建立自我形象外,還希望可為他人帶來有價值的資訊。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市場行銷學副教授伯傑(Jonah Berger)與米其文(Katy Milkman)發現網民傾向分享正能量、能喚起高度情感共鳴的貼文。貓的資訊正好符合此條件。

印第安納大學的邁里克研究發現貓的影片對觀看者而言,更有近似心理治療的正面效果。研究邀請了7,000人回答問卷,發現不少人回應指貓影片是他們的「蛇王之選」,而「蛇王」帶來的內疚感更會全被觀看影片帶來的快感「治癒」,而且貓影片可以令他們減低不安感、悲傷及厭惡感等負面情緒。負責研究的邁里克指出:「即使他們偷懶上YouTube看貓影片,得到的情緒補償實際上能助之後處理更困難的任務。」網絡世界對貓的熱愛,或許與都市人的巨大精神壓力亦不無關係。

有學者研究指,貓癡性格較內向、在社拿適應方面較狗癡差。(Getty Images)

從貓身上看見自己 惺惺相惜

網絡作者登普西(Katie Dempsey)認為,人類之所以愛看貓,除了性格相近,全因為在貓的眼中看到自己。「當我們看見貓咪打翻一杯水,然後看起來毫不在乎,我們會因為有共鳴而笑。雖然社會教導我們守規則『不要打翻水杯』,但我們都心存抗拒。看見身邊的小動物毫不在乎別人的目光,令人心情舒暢。」

看着貓笨拙地在人類世界生存,就像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掙扎,並從中找到共鳴。就像貓從來不夠狗馴化,亦未完全適應與人類及現代生活,人類亦一樣,在高速轉動的時代巨輪中戰戰兢兢圖一立足之地,看見小毛球努力鑽入小小的紙盒,不由得會心微笑、惺惺相惜。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