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小說處處體現移民身分 被譽「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日本作家石黑一雄,與兩位印度裔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及奈波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同被譽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筆下不少小說,處處都能看到其移民身份的影子。
生於日本長崎的石黑一雄,5歲時因父親工作關係舉家移民到英國居住,算得上在英國土生土長。石黑年少時已對寫作甚有興趣,在英國肯特大學取得英語及哲學學位後,再到東英吉利大學深造創意寫作。
自稱國際主義作家的石黑一雄,寫作風格深受其移民身份影響,當中1982年出版的首本小說《A Pale View of Hills》(群山淡景),主角便是移居英國的日本婦人悅子,她因處理自殺女兒身後事回憶起二戰後在長崎的生活,可見石黑對家鄉的情意結。有評論認為,在《When We Were Orphans》(我輩孤雛)中,石黑以旅行文學形式講述在中國出生的英國孤兒,長大後回上海尋找回憶,同樣充滿「國際移民一種身份缺失之不可彌補的悲劇性」。
石黑一雄尤其擅長處理這些關於回憶、時間的題材, 其中1989年出版、講述英國貴族階級沒落的《The Remains of the Day》(長日將盡),說得上是石黑一雄最出名的作品。原來他寫此書時,僅花了四周時間完成。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石黑斷絕一切與外往來,也不敢行近電話,每天早上9時至晚上10時埋首寫作,所有家務由他的妻子Lorna MacDougall一力承擔。
石黑一雄曾說:「這樣的話,我們希望,我不單止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更令精神狀態更貼近我的小說世界。」
此書不只獲得英國長篇小說獎項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更被改編成電影《告別有情天》,由著名演員Anthony Hopkins及Emma Thompson主演。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索斯曾稱,這書為他最喜歡的書本之一,能夠教懂讀者何謂生命與後悔。
被譽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的石黑一雄,至今推出8部英語作品,但在撰寫最新一本、2015年出版的奇幻小說《The Buried Giant》(被埋葬的記憶)時,卻遇上了寫作生涯的瓶頸。石黑一雄稱,妻子看完此書的草稿後狠批為「垃圾」,激發他將整個故事推倒重來,最終用上十年時間才寫出這書,「這確實很苛刻,但你又能怎樣?」
石黑一雄是繼1968年川端康成、1994年大江健三郎後,第三位日裔人士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