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東南亞美白執念 社交媒體發起「不需白也很美」運動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一白遮三醜?東方人對美白的執念一直不減。美白風於東南亞亦甚為興盛,數名大學生有見及此,於社交媒體發起運動,挑戰「白就是美」的觀念。
現時於東南亞地區,美白產品甚受歡迎,連男性亦追求白晳,並深信愈白就愈吸引。美白產品製造商更鼓吹「白晳肌膚能帶來成功」的觀念,務求令顧客相信變白可帶來幸福。印度學生Charu Smita親身說法,解釋當地的社會壓力逼使女性追求更白的肌膚:「因為我沒有白晳的肌膚,他人認為我很難結婚。」
來自德州大學的Pax Jones首先於網上發布一系列相片,捕捉她深膚色的同學及朋友的美態,啓發她的同學發起運動,以「不白晢也可愛」(#unfairandlovely)為主題,於社交媒體上鼓勵用戶發布自己的深膚色美照,以抗衡社會審美上的膚色主義。
參與行動的Mirusha Yogarajah接受BBC訪問時指:「大部分人都被勸告不應走在陽光底下,以避免曬黑,就像深膚色是要不得的。在學校,我被較白晳的東南亞學生欺凌,有一次甚至有人向我擲有漂白劑的水球。」
Smita認為這種想法源自殖民地時民眾以白為優越,衍生至今仍成為根深蒂固的社會壓力。膚色主義一詞源自1982年作家Alice Walker,與種族主義有別,膚色淺的人歧視深膚色者,而與習俗、信仰、文化、種族都無關。這種想法來自全球都存在的「膚色統治」(pigmentocracy),以膚色的深淺定義財富及社會地位的高低。
(BBC/The Age)
▲社交媒體上各人紛紛響應,貼上自己的照片,並加上#unfairandlo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