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高舉美利堅聯盟旗 是宣揚民族自豪還是種族歧視?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周六(12日),數以千計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於美國維珍尼亞州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聚集,人們高舉各式各樣的旗幟,當中最常見的是「美利堅聯盟旗」。那是美國史上最受爭議的旗幟,有些人認為只是標記著美國南部的歷史,紀念昔日軍人的付出;有些人則視之為支持奴隸制度的象徵,是仇恨的標記。到底誰對誰錯?

美利堅聯盟國存在不足5年,便遭北方陣營擊敗,南北正式統一為現在的美國。雖然如此,不少美國南部的人仍然繼續採用「美利堅聯盟旗」,尤其是偏遠的地方。究竟這面旗對這些人有何意義?

在維珍尼亞州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的大型集會中,很多支持白人至上主義的示威者都手持「美利堅聯盟旗」。(路透社)

就這問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心理學研究人員作出實證研究,利用網上問卷訪問了526個來自美國南部的成年人,包括417名白人及108名黑人。研究發現,大部分受訪者的確對美利堅聯盟旗抱正面的觀感,但他們並沒有對黑人展現強烈的歧視態度;但的而且確,有一部分擁抱旗幟的人,是基於種族主義以及對白人至上主義的信念。

數據分析顯示,在白人受訪者當中,他們對美利堅聯盟旗的正面觀感,與保守主義以及對美國南部的驕傲最為相關,也有部分人是與對黑人的負面態度有關連。大部分黑人受訪者對旗幟都抱負面觀感,但竟然也有7.3%黑人受訪者對之感到正面,原因未明。

因此,憑這份研究的結果,可顯示一般人也並非因為種族主義而支持美利堅聯盟旗,而是視之為歷史遺產的象徵,而非視之為仇恨的象徵。有小部分的確是嘗試透過高舉美利堅聯盟旗來表達他們強烈的種族主義觀點。研究結果近日刊登在《社會及政治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Psychology)。

「美利堅聯盟旗」實際上是「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軍旗而非國旗。(網上圖片)
+3

「美利堅聯盟旗」實際上是「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軍旗而非國旗。19世紀中期,由於美國各州對解放黑奴意見不一,南方多個州分堅持擁護奴隸制度,並組成南方陣營「美利堅聯盟國」,其軍旗上有13顆星,代表13個支持奴隸制度的州分。

這面旗到底是較代表支持奴隸制還是只是一種歷史遺產,《Still Fighting The Civil War》的作者戈德菲爾德(David Goldfield)就認為,如果你仔細看看這面旗的演化,其實兩者皆成立。當美利堅聯盟國於1862年討論採用這面新軍旗時,顯然當時這面旗是象徵著白人至上與一個奴隸制度主導的社會。但是在南北戰爭之後,這面旗通常會在墳墓、紀念儀式、軍人重聚的場合上作為紀念性的目的。當然,從美國黑人看來,這面旗仍然承載著仇恨、壓迫、白人至上的歷史與遺產。

縱是如此,美國政府從來沒有禁用美利堅聯盟旗,現在白人至上主義者更肆意在集會遊行中高舉這面旗幟,令這面旗到處飄揚。反觀德國,在二戰中第三帝國潰敗之後,德國政府已開始禁止任何標有納粹符號的旗幟、徽章等等;現在,展示納粹符號更是干犯刑事罪行。

8月12日的集會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符號與標誌,圖為宣傳集會的海報,當中也有加入各個符號元素,並引用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著名的「加入,或者死去」卡通。(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