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婦女發起「#我的名字在哪?」運動 冀打破社會禁忌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生於阿富汗的女人雖有名字,但在公開場合上都不會被直呼其名,而是會被喚作某男性的母親、女兒或姊姊,就連死後,在墓碑刻上的都不是她們的名字。當地有婦女決意打破這個禁忌,期望改變社會。

在阿富汗按照社會規範,都不會在公開場合喊一個女子的名字,在這父權社會,女子被稱作某男性的母親、女兒或姊姊。有阿富汗女性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起名為「#我的名字在哪?」的運動,呼籲人們叫喚她的名字,以圖一改社會風氣。(VCG)

按照阿富汗的社會規範,一般不會在公開場合喊一個女子的名字。在這父權社會內,女子只會被稱作某男性的母親、女兒或姊姊。即使到死,墓碑上都沒有她們的名字。

女性的名字似乎是一種禁忌,若公開叫喊女子的名字或會惹來側目,甚至會被視作是侮辱。根據當地的法律,母親的名字都不會被印在孩子的出生證明文件上。

穆罕默迪(Batool Mohammadi)說:「我去私人銀行填寫表格,當經理詢問我母親的名字時,我停了幾秒鐘,因為事實上我忘了她的名字,這幾年來都沒人叫她的名字。」

若問問這一代人,為何不能叫喊女性的名字,恐怕也未能問出一個原因。支持女性正名的Najla說:「我們從上一輩繼承了這迷信的傳統。即使是那些在提起妻子的名字感到尷尬的男人, 他們都不知道原因,只是認為這是長輩們口中聽回來的。」

阿富汗女性響應「#我的名字在哪?」的運動,呼籲人們叫喚她的名字。(網上圖片)

婦女藉運動反思為何身分遭否定

有阿富汗女性不願一直背負他人的名字,於是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起名為「#我的名字在哪」(#WhereIsMyName)的運動,呼籲人們叫喚她的名字,以圖一改社會風氣。

運動其中一名發起人穆赫辛尼(Safiqeh Mohseni)表示她們的目標是「首先要打破叫喚女性名字的禁忌」。另一發起人蘇海爾利(Bahar Sohaili)說:「這只是一個火花──(我們)是要向阿富汗婦女提出一個問題,為何她們的身分會被否認。目前的現實是連婦女都保持沉默──她們都不反抗這事。」

我們的社會對婦女充斥着不公正,基本上所有東西對女性而言都是禁忌,我們希望透過這場運動帶來很多改變,社交媒體為阿富汗年輕一代打開了一扇新窗。
發起人蘇海爾利(Bahar Sohaili)

歌手響應運動 惹網民仿效

運動惹來社會的回響,數以千計的阿富汗人包括作者、記者及音樂人都支持活動,用上標籤「#我的名字在哪?」發文。著名歌手達里婭(Farhad Darya)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貼上他與妻子的相片,並在帖文寫上她的名字。

以往他在公罪場合呼叫妻子或母親的名字都曾惹來旁人反應,不過在今次的運動上,他得到網民的支持,並仿效他響應運動。甚至有網民反思,留言寫道:「隱藏起婦女的名字與伊斯蘭教毫無關係,若事情真是這樣,那為甚麼所有人都知道伊斯蘭教先知的妻子的名字?」

在成為某人的母親、妹妹、女兒或妻子之前,我應該先被視作一個女人和一個人。
Tahmina

運動支持者Tahmina說:「在成為某人的母親、妹妹、女兒或妻子之前,我先是一個女人和一個人,我想別以用我自己的名字稱呼我。我厭倦了在外面、學校、家裏、市場和所有其他地方被以他人的名字作稱呼,那對我來說真的很痛苦。」

當地有女性表示,在這場抗爭,不僅是女性,連男性都應為受苦的女性站出來,並出力幫助她們爭取失去的權力。

社會出現這股渴求改變的聲音,研究人員指出部分年輕人,不再認為傳統做法是尊重女性。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專注於阿富汗社會及政治的研究員易卜拉希米(Niamatullah Ibrahimi)指,這一代年輕人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力。

他說:「遵從這傳統的人會以這是尊重女性的做法作辯解,我知道愈來愈多男孩和女孩都不認同這種做法是展示尊重......『#我的名字在哪?』的活動是一個例子,展示很多人正在利用不同機會來促使社會改變。」

(B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