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戒嚴風波牽動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
韓國政治持續動盪可能帶來的最直接風險,是讓朝鮮認為有機可乘,從而採取冒險主義的動作。
作者:韓詠紅/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震驚國際的韓國全國緊急戒嚴鬧劇,雖然在六小時後就草草收場,但總統尹錫悅孤注一擲式的決策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動盪,還是讓人為東北亞局勢捏把冷汗。
尹錫悅星期二(12月3日)晚突然上電視直播宣佈全國戒嚴,這是自1980年光州事件後,韓國政府首次宣佈戒嚴,也是1987年韓國民主轉型以來的首次。戒嚴令的實施,意味着韓國民眾享有多年的關鍵民主權利被剝奪,這包括一切政治活動,公民集會、罷工和停工,以及所謂的「假新聞」都被禁止;所有媒體和出版物接受戒嚴司令部的控制;罷工半年多的韓國醫務人員,必須在48小時內返回工作崗位。
根據戒嚴令,任何人若違反公告,可以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被逮捕、拘留和搜查,並受到處罰。
據韓媒報導,尹錫悅是在大多數國務委員反對下執意宣佈戒嚴,當晚還出動特種兵封鎖國會大門。尹錫悅出此下策,與他執政困難直接相關。在今年4月的國會選舉中,尹錫悅所屬的保守派政黨國民力量黨就遭遇慘敗,反對黨及其聯盟拿下近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席,標誌着尹錫悅正式成「跛腳鴨」,更意味着他的總統位不穩,只要10來名同黨議員倒戈就可能被彈劾。
朝小野大的局面讓尹錫悅的施政舉步維艱,他的國防部長等幾乎所有核心閣員都遭反對黨彈劾,政府的財政預算與法案被百般阻撓,尹錫悅妻子的醜聞被緊咬不放。尹錫悅本人的民意支持度也一再下滑,根據韓國蓋洛普11月29日公佈的民調結果,尹錫悅的好評率只有19%,差評率72%。
尹錫悅是以捍衛韓國「免受朝鮮共產主義勢力」的威脅、剷除從北勢力、維護憲政秩序為由,宣佈戒嚴。這次強硬的政治豪賭非但無助於他突破重圍,反而讓他陷入更被動的危險境地。190名議員當天淩晨趕回國會投票贊成解除戒嚴令,迫使尹錫悅尷尬地收回成命。而今,民調顯示逾七成韓國公民支持彈劾尹錫悅,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他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自行辭職。
尹錫悅的任期因他發起的戒嚴風波進入倒計時,韓國的盟友美國也為此臉上無光,美國積極構建的東北亞「抗中反俄」聯盟更被投上長長的陰影。自從2022年尹錫悅上台以來,美日韓聯盟日益牢固,其中日韓兩國還摒棄歷史宿怨,建立了緊密的政經與軍事聯繫。反之,深陷低谷的中韓關係遲遲不見修復。這背後有華盛頓的作用力,也是源於尹錫悅本人的親美立場。尹錫悅頂住民意壓力改善日韓關係的努力超越歷任韓國總統,這契合美國的東北亞戰略構想與利益。
今年6月和11月中旬,美日韓就先後舉行了兩次「自由之刃」聯合多域軍演。在11月中於秘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美國總統拜登還與尹錫悅和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三方峰會,並稱讚這三方合作共同對抗了朝鮮與俄羅斯。
對於盟友本周無預警宣佈戒嚴,美國看來是頗為光火。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星期三就公開怪責尹錫悅事前全無知會美國,美國和全世界一樣看電視直播才知道韓國戒嚴,華盛頓為此敲響警鐘,副國務卿坎貝爾更是罕見地公開指責尹錫悅「嚴重誤判」,實施戒嚴的程式「深深不合法」。美國現有2萬8000名士兵駐韓,負責韓國的安全。但據稱駐韓美軍指揮官拉卡梅拉(Paul LaCamera)一度聯繫不上韓國同僚,美國的錯愕與不滿可想而知。
而今,戒嚴風波在反對黨合力抵制下快速落幕,反映出韓國民主雖存在脆弱性,但也有韌性的一面。然而,被進一步惡化的韓國政壇鬥爭與敵意氛圍只會持續,而被損害的美朝互信更是難以在短期內修復。對美國而言,尹錫悅這次豪賭,意味着下一次美日韓三邊峰會舉行時,韓國領導人有可能換人,即使不換人,韓國局勢也可能動盪不安。即將上台的美國新外交班子預計已在為後尹錫悅時代的美韓合作,設計新的戰略規劃。
如果韓國換上立場親中親朝的自由派總統,中國面對的圍堵壓力可能稍緩些,在迎戰特朗普2.0全力打壓的時刻,這算是中國的一個好消息——壓力能少一點是一點。然而,和拜登不同,特朗普並不以聯合盟友為打壓中國的主要手段,因此即使沒有尹錫悅發起的這場風波,美日韓聯盟預計也會鬆動,而中國的挑戰也不會減少。
另一方面,韓國政治持續動盪可能帶來的最直接風險,是讓朝鮮認為有機可乘,從而採取冒險主義的動作。朝鮮才是東北亞最大的不穩定因素與風險來源,為此各方都應期望與支持韓國政局儘快恢復穩定,當今世界已經夠躁動不安,東北亞實在不需要成為又一個火點,爆發另一場軍事衝突。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