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財政危機升級:恐步希臘後塵並為歐元區穩定帶來災難性影響?
法國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自上任以來便面臨龐大財政壓力,亟欲透過加稅和削減支出的方式來控制財政赤字,然而目前陷入預算案角力的泥沼。他現時面臨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RN)領袖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的「逼宮」,後者已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對方在12月2日之前回答她的要求。無論巴尼耶政府的預算案是否將撐得過,均會進一步削弱該國脆弱的公共財政,以及削弱投資者的信心。
法國近年因稅收低於預期、支出超標,導致公共財政急劇惡化,2023年的公共赤字達到經濟產出的5.5%,遠高於政府目標4.9%以及歐盟上限3%,因而被歐盟警告,甚至恐遭開罰。
巴尼耶因此試圖在議會通過加稅和削減開支600億歐元(約4916億港元)的預算案,以控制國家不斷上升的公共赤字。按照其計畫,法國明年借款可能會減少到GDP的5%,但如果不採取這一行動,借款可能會達到近 7%,這將是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3%上限的兩倍多。
如今,面對國內的嚴峻政治危機,不單已使投資者信心惡化,債券市場因此經歷嚴重資金外流,指標性的10年期國債利率於上月28日首度攀升至高於希臘的水準。11月28日,法國國債利率曾短暫升至3.02%,高於希臘同期國債利率的3.01%,隨後回落至2.95%,希臘則為2.99%。
在歐債危機最嚴重的2012年,希臘10年期國債利率曾較法國同期國債高出30個基點,但希臘近年逐漸從危機中復甦,主權債信評也於去年獲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及惠譽(Fitch Rating)提高至投資級。
史無前例的混亂局面
這次法國預算案之爭陷入僵局,之所以讓外界高度關注,原因是雙方互不讓步的態度嚇怕了投資者,而且法國政府如果在年底預算截止日期前垮台亦將是史無前例的;如果法國在無預算的情況下開始新的一年,基本上就會陷入混亂。
由於馬林勒龐所屬的國民聯盟在議會中擁有最多席位,她曾警告稱,除非巴尼耶調整 2025 年預算,否則將支援不信任動議。上周,巴尼耶政府同意國民聯盟的主要要求之一,放棄提高電力稅,但國民聯盟仍堅持其他要求,包括將養老金與通脹掛鉤等。
面對馬林勒龐最快本周推翻政府的威脅,法國政府態度也十分強硬。法國財政部長阿爾芒Antoine Armand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法國政府不會接受最後通牒,「我們不會被勒索。」雙方態度的強硬,使外界對預算案獲通過沒有太大的信心。
如果政府被推翻,意味着什麼?
巴尼耶此前表示,推翻政府可能會在金融市場引發「大風暴和非常嚴重的動盪」。但馬林勒龐則淡化了年底前沒有預算的後果,她對媒體表示:「法國的制度設計得很好,完全沒有理由恐慌,因為沒有什麼是確定的。」
有法律專家指出,政府可以採取緊急措施,允許國家徵稅,並頒佈法令授權最低限度的支出,以避免政府關門。
此外,如果巴尼耶被趕下台,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將不得不重新任命他或選擇一位新總理。但總統將面臨同樣艱難的平衡,因為直到7月才有可能舉行新的立法選舉,而任何新政府都仍然需要緊急提出2025年預算。
法國是否正走向希臘式的債務危機?
法國政府發言人布雷根(Maud Bregeon)表示,法國可能面臨「希臘情景」,財政部長阿爾芒將法國比喻為「一架高空飛行、面臨失速風險的客機」。這是否意味法國真的面臨希臘式的債務危機嗎?
有外媒分析稱,法國國債利率目前仍遠低於預測債券市場危機的水準,法國10年期國債與德國同天期公債的利差雖於27日擴增至90個基點,為12年來最大利差,但隨後已縮窄至82個基點。不過,法國國債利率於周四升至高於希臘的水準,仍然突顯了投資者將法國歸類為歐元區的高風險國家之一。
在政治與財政危機的夾擊下,標普於今年5月底已調降法國主權評級,稱該國預算收支惡化、政治分裂導致改革措施難以實行,因而將評級由「AA」調降至「AA-」。另外,惠譽亦於10月調降法國信用評級展望,雖維持信用評級為「AA-」,但預期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以反映該國在經濟增長和公共財政方面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