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高等學府加強對中俄伊學生審查 引發其他大學會否跟風憂慮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上月宣布加強對中國、俄羅斯、伊朗等23國留學生、訪問學者和教職工的所謂「安全審查」,引發廣泛質疑和擔憂。

彭博社11月23日報道指出,雖然這在瑞士尚屬個例,但引發了人們對其他大學是否會跟風的焦慮。一名該校中國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政策不僅破壞了學校的反歧視立場,還與瑞士在地緣政治上秉持的所謂「中立」相衝突。

有中國留學生認為,事態發展表明歐洲對中國的敵意愈來愈大,而且正在造成寒蟬效應,過去兩年,申請德國簽證的中國學生也受到了「不合理」和「過於嚴格」的審查。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歐洲名校,也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母校。報道提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雖然接受瑞士政府的資金,但可以自由決定如何遵守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對於為何收緊某些科技領域碩士和博士課程的錄取標準,該校給出的解釋是符合瑞士打擊「國際間諜活動」的法律。這一變化將影響諸多國家申請人,包括伊朗、阿富汗和俄羅斯。然而,受影響最大的將是中國公民。自2023年以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已招收1300多名中國學生,是2018年的兩倍。

圖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FB@ETH Zurich)

報道稱,瑞士最負盛名的大學採取了這一舉措,引發了人們對地區內其他大學是否會效仿的質疑。在美國,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末期便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科學研究生人數。他的繼任者拜登保留了這些限制措施,而且考慮到荷蘭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拜登政府還向荷蘭施壓,要求其減少中國留學生數量。

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校園裏,新措施並沒有受到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的歡迎。研究生助教周偉新(音譯)在大學留言板上寫道,新政策將破壞學校的聲譽和反對歧視的立場,研究員黃金波(音譯)直指這與瑞士在地緣政治問題上所謂的「中立」相沖突。

有學者擔憂,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審查政策將開創一個更廣泛的先例。去年,德國大學招收了近5萬名中國學生,其中約10%至15%持有國家資助的獎學金。

當被問及這一情況時,德國校長會議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各所學校」正在討論是否「在風險管理的背景下」對學生建立審查程序。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稱,越來越多的學術機構正在設立倫理委員會和出口管制辦公室,監督研究流程,以解決與外國學生有關的國家安全風險。

2023年,德國政府發布了一份文件,概述了其對大學與中國學生合作的立場。文件在呼籲國際合作並明確表示歡迎中國學生來德國的同時,也渲染了所謂相關科學技術可能有利於中國軍隊的論調,並敦促大學考慮這一風險。

彭博社稱,有迹象表明,即便其他學校針對中國學生的正式政策還沒出台,也可能造成寒蟬效應。根據德國學術交流服務局(DAAD)的數據,2023年通過該組織獲得獎學金的220名中國留學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員中,有4人的簽證申請被拒絕。DAAD一位發言人表示,有消息稱簽證被拒的數量總體上越來越多,更嚴格的限制可能與對敏感領域知識非法外流的擔憂有關。

柏林洪堡大學化學系學生艾米·林(Ammy Lin)表示,在過去兩年中,申請德國簽證的中國博士生受到了「不合理」和「過於嚴格」的審查。她透露,一些簽證申請人的等待時間已經延長到六個多月。德國聯邦外交部解釋稱,簽證申請的處理時間因人而異。

圖為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FB@ETH Zurich)

德累斯頓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麥克·趙(Mika Zhao)認為,這些事態發展表明歐洲對中國的敵意越來越大。「我希望這些政策的實施方式不會對誠意學習的人造成不公平的不利影響。」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歐洲大學過去對國際學生非常開放,並強調多樣性。但現在,受到國際緊張局勢升級和技術敏感性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學校)篩選候選人時,不僅要看學業成績,還要看其他因素,比如出生地。」曾在瑞士另一所頂尖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從事過四年材料科技研究的科學家曲雲鵬說,此類新舉措將產生廣泛影響,可能降低歐洲高校對國際頂尖人才的吸引力,這將影響歐洲本土的創新能力。

他表示,由於研究人員之間的信任和溝通渠道受到破壞,瑞士高校的此類審查措施也可能對國際合作造成損害,這將最終阻礙全球科技進步。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