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團隊與政綱全線潰敗? 美媒析賀錦麗敗選兩大原因

撰文:官祿倡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漸落帷幕,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獲超270張選舉人票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又譯哈里斯),篤定當選下屆總統。在選前被外界看好的賀錦麗為何以失敗收場?美媒分析兩大原因,令她在選戰中慘敗。

2024年11月6日,華盛頓特區霍華德大學,在得知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不會發表演講後,現場支持者落寞離開,其中不少是黑人選民。(Reuters)

團隊中的內鬥

賀錦麗更願意向選民介紹自己的副手——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Tim Walz,另譯華茲),而不是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認為沃爾茲性格輕鬆不張揚。

報道分析賀錦麗吸引眾多民主黨人與明星為她站台,但卻好似「大雜燴」,人數眾多卻未有真正的頂尖人才。

縱貫選前數個月的競選活動,報道認為賀錦麗在10月舉辦的選前集會陡然失去此前一往無前的風采,遜於她接棒拜登參選後的首次參選演講,更枉論同她選前與特朗普激辯中的意氣風發相提並論。

政綱與拜登相似

賀錦麗毫無疑問是民主黨「換登」計劃下,被臨時臨急推舉上來的候選人,政綱大部份沿襲自拜登。

這難以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中間派搖擺不定的選民,在希望得知她在如何處理經濟問題上,被斷然拒絕;左翼選民則希望聽到她強硬否認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

圖為2024年11月1日,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密西根州出席競選集會,望向屏幕上的現任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Reuters)

一個迫切需要變革的國家迎來了一位候選人,在受愈來愈多選民關注的關鍵時刻,賀錦麗決定要弱化她所代表的變革的聲音。這與特朗普形成強烈的對比,一方是大刀闊斧的改革,另一方是拜登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