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持續「增高」 中英研究團隊解畫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s)的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簡稱珠峰)一直是不少攀山愛好者的終極挑戰目標,有研究報告指,珠峰的高度持續增加,意味為征服這座高山將再添難度。

《衛報》9月30日報道,一批來自中英兩國的學者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發表報告,指喜馬拉雅山在約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時產生,而這個過程仍在持續,即使山泥傾瀉及其他地質活動導致岩石流失,山峰繼續被推高。

研究團隊透過電腦模型,分析喜馬拉雅山脈河流的演變,結果認為阿龍河(Arun River)是導致山脈增高的原因。阿龍河從西藏流入尼泊爾,與另外兩條河流匯合成戈西河(Kosi River,又譯科西河),再到印度跟恆河匯合,而阿龍河流經的山脈非常陡峭,大量岩石和土壤亦被沖刷掉。

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Canva)

他們指,現高8,849米的珠峰受到鄰近的河流侵蝕影響,將更多沉積物沖走,岩床遭侵蝕情況更趨嚴重,再跌落谷底。團隊認為,地殼「減磅」導致鄰近的土地上升,稱之為「均衡反彈」(isostatic rebound),估計珠峰每年推高0.16至0.53毫米,在過去8.9萬年「增高」15至50米,並會與附近的洛子峰(Lhotse)及馬卡魯峰(Makalu)一同「步步高陞」。

其中一位參與研究的學者,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戴緊根(Dai Jingeni)稱,這次研究顯示,即使是全球最高的山峰都會受到持續的地質活動影響,在相對較短的地質時間尺度內顯著左右其高度。

他提到,珠峰的情況有點不規則,其山峰比喜馬拉亞山的其他山高大約250米。另外數據顯示,珠峰的長期和短期的升高率不一,因此懷疑是否有潛在機制的令珠峰更加異常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