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要在全球地緣政治競賽制勝 須贏得全球南方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認為,未來幾十年,包括東盟在內的全球南方重要性將日益提升,任何一方若想在地緣政治競賽中獲勝,就必須在全球南方取勝。

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的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星期三(9月25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二屆財新「亞洲願景論壇」上,談到亞洲如何在複雜的全球局勢中發揮作用,特別聚焦東盟,形容這一區域「尚未發揮應有的影響力(punching below its weight)」。

他解釋說,東盟有約7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正迅猛增長,到2030年預計將超越日本;不過,東盟的經濟影響力提升,政治影響力卻未相應增加。

放眼未來幾十年,馬凱碩樂觀認為,東盟乃至全球南方國家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任何一方想要在21世紀的地緣政治競賽中獲勝,就必須在全球南方取勝。

中美圍繞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全球南方的博弈正在加劇,雙方近年來力求通過不同外交戰略擴大影響力。從美國角度,馬凱碩認為,東盟是全球南方對美國最友好的區域,而來臨的美國總統大選無論是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或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最終勝出,東盟都應該努力說服美國更關注這個區域。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美國企業未充分意識到東盟、中國和印度市場的快速增長:這三個市場中享有中產階級生活水平的人群,預計將從2000年的1.5億人增至2030年的30億人,這個中產階級市場的爆發性增長應該得到更多美國企業的關注。

除了經濟潛能,馬凱碩也肯定了東盟區域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穩定,東盟的種族、宗教、語言雖然複雜多元,但因建立了互信,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低。

談及美國總統大選與中美關係,同場發言的美國國務院前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說,中國並不是大多數選民做選舉決定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但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貿易方面,尤其是產能過剩的問題。他認為,目前維繫中美關係穩定的支柱已經很脆弱,中美若無法妥善處理美國選民關心的貿易問題,可能導致局勢更嚴峻。

華自強也提到,美國政府和企業之間就中國問題的溝通停擺,是令人遺憾的。

他說,中美之間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會持續,但雙方過去數十年來仍能在某些領域管控差異並找到合作空間。如今,他擔心這種關係因為政商之間溝通停擺而走向終結。

馬凱碩也呼應華自強的看法,提出政企之間必須保持溝通,並以中國和美國企業的互動為例說,中國犯下的一個戰略失誤是疏離了美國商界。他建議中國接下來更努力爭取美國商界的支持,因為它們是實現中美合作最好的橋樑。

出席論壇的還包括澳洲駐美國大使、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他通過視訊發言,在評論中美關係時形容,兩國已進入一種「管理框架下戰略競爭」的時期,雙方設立了一些「護欄」維持關係, 並開通了更多政治機構以及軍隊之間的溝通渠道,以減少危機、衝突和意外開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