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報告:半導體以外 中國已全面超越韓國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韓國媒體呼籲尹錫悅政府必須意識到韓國與中國之間日益擴大的產業差距,並通過調整政策、增強靈活性和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才能在全球市場的快速變化中保持競爭力,避免被進一步拉開差距。

韓國《朝鮮日報》9月24日以《韓國已被中國超越,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的理由》為題發表社論指,韓國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KITA)日前對在華工作的30名韓國企業家進行深入採訪的報告草案中得出「除了半導體領域,中國已趕超或超越了韓國」的結論。分析甚至認為「韓國比中國更有競爭力的產業只有10%」。

韓國半導體供應商SK海力士的存儲晶片。(Reuters)

「996」VS「52小時」韓國研發部門效率受嚴格工時限制?

社論指出,韓國產業的成功被形容是「速度」制勝,但曾經以「慢工出細貨」著稱的中國,如今反而在速度和效率上佔優勢。以中國電動車行業為例,中國品牌的平均新車上市時間比外國品牌要早兩三年,這種效率有部分是得益於嚴格的工作制度,比如「996工作制」(上午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每周工作6天)。

反觀韓國的競爭力似乎在部份領域有所減弱,尤其是受到每周52小時工作制的限制,導致企業的開發效率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速度受到限制。這種制度上的差異讓韓國企業感受到中國企業內部快速響應、加班工作的企業文化所帶來的衝擊。

韓國前經濟部次長透露,最近訪華,中國企業高管對他說「我們只要公司下達指示,所有員工會為了完成任務而熬夜幾天」讓他感到很驚訝。因為韓國嚴格實施每周52小時工作制,企業難以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調整和加速項目進程,特別是研究開發部門,工作效率在下班時間後會受到限制。

2017年3月2日,三星電子位於韓國華城的半導體工廠。(Getty)

政策和法規限制:許多技術無法實現快速商業化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至4%至5%左右,但中國政府仍然將科技革新放在首位,推動了諸如宇宙航天、無人駕駛、無人機等高新技術領域的飛躍發展。相比之下,韓國儘管也開發了許多先進技術,但由於受到政策和法規的限制,許多技術無法實現快速商業化。這使得韓國在這些新興領域的發展速度被大大放緩。

例如,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中國的技術發展已經達到第三到第四階段,接近商業化水平,而韓國因法規的限制,其技術開發進度僅處於第一到第二階段。隨着全球市場對無人駕駛汽車需求的增長,中國很有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此外,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領先地位更加顯著,佔了全球無人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中國政府不僅支持無人機技術的發展,還推動了無人機出租車、無人機快遞和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興行業的快速發展。例如,美團在中國大城市建立了31條無人機配送航線,累計完成超過30萬件的訂單。這些成就體現了中國在科技革新和商業化能力上的超前佈局。

社論呼籲,韓國因受到各種政策和制度的限制,發展速度放緩,已經在多個高新技術領域被中國超越。因此,韓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現實,並通過調整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才能避免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被進一步拉開差距。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