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復會「中國週」開始 逾25涉華法案待議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美國《政治報》(Politico)及霍士新聞(Fox News)9月7日報道,休會六週後,美國會預定9日復會,迎接「中國週」(China Week)。至少有包括《台灣衝突嚇阻法案》在內25項直接或間接與中國有關法案排期討論和表決。

美國11月5日舉行大選,眾議院僅餘3週的工作時間。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已預告,復會後將迅速審理一系列聚焦中國的法案。

約翰遜7月稱希望在年底前,能將多項中國相關立法送交白宮簽署生效,以賦予2025年1月就任的美國新總統,對北京採取更強硬與嚴厲行動的權力。

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4月15日表示,眾議院計劃在19日分別表決烏克蘭、以色列、台灣援助法案。(reuters)

其中一條「台灣衝突嚇阻法案」,由共和黨阿肯色州(Arkansas)聯邦眾議員希爾(French Hill)提出,要求美國財政部公布為中國高官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清單,並禁止它們向這些高官及其直系親屬提供服務。

希爾主張,法案將使中國高官知道,若侵犯或損害台灣,不僅將使他們暴露在中國民眾面前,不利他們對國家的控制,亦將造成中國領導高層及其家屬的財務狀況陷入困境。

共和黨的眾議院二號人物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提到,將大多數的中國相關法案排在一週內,旨在讓眾院同僚能集中注意力,關注北京正進行一些事,直接威脅美國利益,並表示他們必須積極應對這狀況。他強調,若能獲兩黨大力支持,接下來在聯邦參議院通過的機會就大增。

2023年10月26日,美國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右)與共和黨籍眾議員多數黨領袖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合影。(X@SteveScalise)

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巴爾(Andy Barr)表示,「中國週」是兩黨一致的作法,旨在強化美國的防禦與國會的監督,並確保國會能採取果斷行動,應對中國做出的不公平及惡意行為。

眾議院程序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on Rules)已將兩黨議員所提的多項涉中法案準備就緒,從經濟等美、中關係的廣泛層面切入,均涉及美國國家安全。

眾議院也可能審議《終結中國電動車在美國主導地位法案》和《保護美國農業免受外國對手侵害法案》。前者將取消拜登政府准許中國製電動車獲7500美元(約5.8萬港元)稅收寬免;後者旨在增加外國人、尤其是境外敵對勢力購買美國農地的難度。

圖為2024年4月20日,鏡頭下美國會山莊的景色。(Reuters)

「美國國土安全部對孔子學院及中國相關實體的限制法案」也屬待審,目的是禁止部門向接受中國政府資助的大學提供補助款。

「保護美國創新及經濟安全免受中共侵害法案」要求美國司法部重啟特朗普政府推動的中國行動計劃,以應對中國共諜活動及智財權盜竊。

還有約21項法案有待以暫停適用議事規則通過;該規則通常用於美國國會盼盡快處理、較無爭議並已獲至少三分之二議員支持的法案。這些法案涉及中國無人機、防止外國介選、改善出口管制透明度、提防經濟間諜、流行病通報以及檢查將安裝在美國港口的外國製起重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