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或遷都婆羅州帕朗卡拉亞 新都掌行政 雅加達負責繼續搵錢
印尼政府計劃明年啟動遷都計劃,選址有可能是加里曼丹島中部城市帕朗卡拉亞(Palangkaraya),準備工作會在2018年啟動。倘若成事,它將與港人熟悉的度假熱點、馬來西亞沙巴(Sabah)成為鄰居。
印尼國家發展計劃部(Bappenas)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7月3日稱已跟總統佐科(Joko Widodo)商討計劃,再加上多個相關部門部長已在不同場合發表意見,看來政府今次有可能坐言起行。
班邦表示,已與總統討論遷都的具體方案。包括融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今年內完成,然後在2018年或2019年開始進行中央政府行政中心遷移的相關行動。他說遷都研究亦涵蓋加里曼丹東部及南部。
印尼首都為雅加達,人口達1000多萬。這城市金融及航運業發達,但人口稠密、交通運輸以及基建卻落後,令它成為全球污染嚴重的城市之一。各界不時重提遷都,但政府一直未有實質行動。
該國前總統蘇卡諾(Sukarno)1957年建設帕朗卡拉亞時,曾提議過讓它成為獨立後政府的根據地,但從未實現。他也曾有意將首都遷至距離雅加達東南方40公里的絨果爾(Jonggol)。前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曾成立遷都研究團隊,檢視過相關計劃。
印尼國內對應否遷都有不同意見,惟負責決策的現任總統佐科仍未表態。他在4日出席一個活動期間回應提問,表示會在適當時候說明。
帕朗卡拉亞 待開發的廣大聖地
雅加達面積為650.4平方公里,帕朗卡拉亞比它大4倍,惟人口僅23.6萬。在當地語言中,帕朗卡拉亞的意思是「偉大的聖地」。
帕朗卡拉亞以佔地面積來說是印尼最大城市。該市很多地方仍是一片未經開發的森林,內有受保護的林區及自然保護區等。
這城市是由前總統蘇卡諾主導設立的,它成為加里曼丹中部的首府。蘇卡諾曾有意讓它取代雅加達成為首都。
帕朗卡拉亞以生態旅遊作賣點吸引遊客,當地人改造傳統的江上舟Rangkan,接載旅客登船飽覽島上自然風景及觀賞動物。
此地獲蘇卡諾及佐科政府慧眼相中,成為新都候選地點之一,惟環境計劃專家呂迪(Rudy Parluhutan Tambunan)認為政府一定要考慮其他選址:「任何中央政府首都選址要達到的關鍵要求是,海路、陸路及空中交通可達性。印尼是島國,選址海路可達的地點就更重要了。」
班邦稱,總統指示進行更多研究,以便選出作為該國首都的理想城市。他並未就包括新首都選址等細節詳細說明,僅指它基礎建設需時三、四年來完成。政府會在新首都建設總統府和中央政府辦公樓,而雅加達將繼續是該國金融中心及商業中心。
印尼公共工程與民居部長巴蘇基(Basuki Hadimuljono)7月5日稱,遷都原因是要將國家經濟中心及政府行政中心分為兩個城市,就如美國華盛頓及紐約。他說,明年可能要開始新首都城市方案的設計。
印尼土地與空間規劃部長索菲安(Sofyan Djalil)7月4日在雅加達表示,除了加里曼丹島中部城市帕朗卡拉亞外,政府也在物色其他地點。
雅加達意為椰子 小漁村變大城市
印尼首都雅加達跟香港的歷史背景有點相似。雅加達本來是條小漁村,曾被外國殖民統治。它如今發展成印尼最大城市,也是該國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雅加達在古代中國文書中被稱為「噶喇吧」(Kelapa,馬來語中「椰子」的意思)。當時華僑稱之為「椰城」。
印尼穆斯林在1527年擊敗葡萄牙的艦隊後,將地名由巽他格拉巴(Sunda Kelapa)改為雅加爾達(Jayakarta),意思是「勝利之城」。雅加達之名就是由此演變得來。
荷蘭在1596年統治印尼,1621年將地名改為巴達維亞(Batavia),它後來又被稱為荷屬東印度。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佔領印尼,直至1945年印尼宣布獨立後,才恢復使用雅加達這地名,並定為首都。
首都遷移意指將國家首都或行政中心,歷史中國家遷都多因為戰亂、朝代更迭、政權交替或領土改變。到了現代一些國家遷都,多因城市某些機能喪失,或是該市過於擠擁,亦可能是為了平衡國內不同地方發展而做出這樣的決定。
雖然專家指印尼遷都帕朗卡拉亞,沒有海路,地利不足。但它並非第一個考慮將首都由沿海遷至內陸的國家。尼日利亞(Nigeria)1991年將首都由沿海的拉哥斯(Lagos)遷至內陸的阿布賈(Abuja)。
拉哥斯的首都地位雖已成為過去式,它仍是尼日利亞的經濟中心。阿布賈與拉哥斯相比,前者沒有那麼繁華及擠擁。阿布賈娛樂設施及商業機構相對較少,也突顯它的作為國家行政及政治中心的功能。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