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大選明日舉行 不論誰登總統大位 必將揮刀打怪「大撒旦」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5月19日死於空難,導致伊朗原定2025年舉行的總統選舉須大幅提前,在6月28日舉行。選舉最快在30日完成點票。外界普遘遍認為5位候選人中沒有一位能贏得簡單多數,須在7月5日進入次輪投票。然而無論誰人勝出,他都將面對國內一堆棘手問題,還有伊朗口中的「大撒旦」美國。
根據伊朗憲法第131條,總統如在任內去世,第一副總統將接管,代為行使總統職權,並得到伊朗最高領袖的確認。
伊朗第一副總統、議會議長和司法機構負責人組成的委員會,須在第一副總統接管臨時總統後最多50天內,安排選舉新總統。
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Guardian Council)6月9日從80名登記候選人中,確認5名保守派和1名改革派的候選人的參選資格。委員會由12名法學家和神職人員組成,而候選人已經委員會的嚴格審查。
重要性在於?
選舉舉行適值伊朗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該國一方面在應對國際制裁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作為「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一員的哈馬斯與以色列戰事持續;伊朗管理層展示出穩定,對兩者的未來都有其重要性。
伊朗的政治體制意味着總統的權力是受限,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在所有國家事務中有最終決定權,包括對政策制定進行廣泛的監督,監督武裝部隊,以及總體上為政府制定議程等。然而,伊朗總統可對該國外交關係以及民眾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包括宗教上的要求以及服裝限制等。
呼聲最高是?
六名獲得委員確認侯選資格的,分別是保守派的國會議長卡利巴夫(Mohammad Baqer Qalibaf)、立場極端保守的伊朗前核談判代表賈利利(Saeed Jalili)、德黑蘭市長Alireza Zakani(6月26日退選)、副總統哈希米(Amir-Hossein Ghazizadeh Hashemi,6月26日退選)、前內政部長普爾穆罕默迪(Mostafa Pourmohammadi),以及改革派議員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
《紐約時報》6月21日引述由政府營運的保守派伊瑪目薩迪克大學(Imam Sadiq University)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佩澤什基安以約24.4%的得票率領先。民調顯示,保守派的選票分為卡利巴夫(23.4%)和賈利利(21.5%)。近五分之一的選民尚未做出決定。
改革派「陪跑」
萊希生前在任期間,貫徹強硬保守派的政策,又獲得哈梅內伊的支持,包括專家與媒體普遍認為,下任伊朗總統篤定來自保守派陣營,延續萊希政府政策的大方向。
就目前情況看,卡利巴夫和賈利利較有優勢,但改革派的佩澤什基安被西方媒體認為是「黑馬」。
卡利巴夫為伊朗現任國會議長,曾擔任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軍司令、德黑蘭市長等職務,曾先後3次參選伊朗總統。卡利巴夫被指與哈梅內伊關係密切。
賈利利現為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曾在內賈德執政時期擔任首席核談判代表。負責伊核問題談判期間,賈利利立場強硬,為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權利堅持辯護並拒絕對西方妥協。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6月11日稱,賈利利也有不少成為潛在勝出者的特質,例如他獲得來自建制的支持。他與哈梅內伊亦關係密切,以及與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關係,亦是其優勢在所。
萊希生前與賈利利關係密切,賈利利2021年在選舉中退出並支持萊希。
佩澤什基安有較為關鍵的少數民族支持者,再加上改革派支持者,預計會獲得一部份選票。然而,只有保守派選票在卡利巴夫和賈利利之間平分,並有足夠的改革派伊朗人投票,他才較有勝算。
伊朗改革派在政治上是弱勢的一群,亦有部份伊朗人拒絕參與政治。佩澤什基安的選情,顯示然不如西方媒體所認為的那麼樂觀,除非投票率高升。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伊朗研究中心主任李福泉教授向澎湃新聞分析,有改革派候選人「入閘」,是為激發民眾的投票熱情。但選舉本身對於伊朗內政外交大方針的影響有限,憲法監護委員會的決定已體現哈梅內伊和伊朗高層求穩的意願。伊朗下任總統非強硬派莫屬,且必須是哈梅內伊認可的強硬派,而非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這種「自走炮」。
有分析已指出,改革派候選人這次仍是陪跑催票的作用,以免投票率再創新低,不過如有關方面不作事前「配票」、或有候選人「自行退選」,結果仍可能導致選票分散。
伊朗對上一次大選在2021年6月18日舉行,投票率為49%,是該國史上最低一次。
選舉流程
候選人確定之後,伊朗在6月17日、20日、21日、24日和25日進行5場辯論。在伊朗國家電視台進行的現場直播辯論中,候選人將回答問題並闡述各自理政計劃。最後一場辯論結束3天後選民將進行一輪投票。
根據計票結果,獲得全部選票50%以上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如果在首輪選舉中,沒有一名總統候選人得票率超過50%,則兩位票數領先候選人進入第二輪。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得多數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則勝選。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公布後必須得到憲監會的認可。
點票工作6月30日完成,但如沒候選人贏得多數席位,兩位票數領先候選人7月5日進入決選。
未來的挑戰
萊希2021年就職後,為伊朗外交打開新局面。一方面,以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復交為標誌,伊朗與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大幅改善,伊朗地緣政治安全環境明顯改觀,為伊朗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伊朗與中國、俄羅斯等域外大國的關係也持續發展。這些積極進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朗核協議》、對伊朗施加嚴厲制裁帶來的衝擊和負面影響。
在內政方面,《伊朗經濟日報》在9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説,下一任總統應該設法遏制通脹,並在合理時間內解決其他經濟和社會問題。此外,伊朗民眾還希望新總統能採取措施防止勞動力尤其是精英勞動力的流失,制定消除生産和商業障礙的明確計劃,優先實現與其他國家的政治和貿易關係正常化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北非研究所伊朗問題專家魏亮認為,以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失業率高企為特徵的民生和經濟困境是當前伊朗面對的主要挑戰,而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大型傳染病等是萊希政府和未來新政府遭遇的時代新問題。未來伊朗在繼續塑造緩和與和解的周邊外交環境的同時,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治理和社會服務能力會是一項艱巨且急迫的任務。
除此之外,美國主導的國際制裁、女性權利亦將成為當選者須處理的問題。伊朗雖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應對與規避制裁,但它們長期以來亦擠壓該國經濟。經濟問題某程度上亦導致民間一些不滿更「易燃」,例如2022年9月13日,伊朗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頭巾「戴得太鬆」而遭到道德警察帶走,在拘押期間死亡,事件觸發的示威蔓延全國多地;這將不是伊朗領導層希望在新一屆政府再見到的場面。
以巴戰爭中發生的事情以及伊朗的未來,可能直接取決於美國,這個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被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譴責為「大撒旦」的國家。美國11月舉行大選,而上個任期與伊朗「對着幹」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有可能再度上任,勢將為伊朗添煩添亂。
難怪不少候選人都在打「美國牌」——卡利巴夫警告說,如該國經濟問題得不到解決,下一任總統可能「被迫將伊朗賣給特朗普,或引發該國危險的緊張局勢」;普爾穆罕默迪警告伊朗應在特朗普可能第二次擔任總統之前參加與美國的會談。然而,他的競選團隊也印製一張將他和特朗普肖像並排在一起的海報,並宣稱:「我是能夠抗擊特朗普的人!」賈利利也嘲笑他的競爭對手「害怕」特朗普,誓言要與他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