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關係遇冷 波蘭總統訪華 將與習近平進行「艱難的對話」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6月22日展開對中國的5天國是訪問,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面對面會晤,是俄烏戰爭爆發2年多來的首次。

受訪學者研判,波蘭希望俄烏戰爭以俄羅斯落敗收場,為長遠消除地緣安全威脅創造條件。杜達可能在會見習近平時加大勸說力度,尋求北京減少對莫斯科戰爭能力的支持。

已擔任波蘭總統將近九年的杜達,星期六(6月22日)下午攜夫人阿加塔飛抵北京開啟訪華行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秘書長鄧勵在機場接機。

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介紹,杜達訪華期間將分別與習近平、總理李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會晤,星期二(25日)還將到遼寧大連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

2024年6月22日下午,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與夫人乘專機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正式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CGTN圖片)

中國駐波蘭大使孫霖江星期天(23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波蘭穩居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早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的國家之一,約90%的中歐班列過境或抵達波蘭。

孫霖江相信此次元首會晤將為中波兩國關係及中歐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期待波蘭發揮在中東歐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鞏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

杜達上次訪華,是在2022年2月對中國進行三天工作訪問,期間會見習近平,並出席被美英澳等西方國家外交抵制的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

俄烏戰爭爆發升級後,作為烏克蘭最堅定支持者之一的波蘭,對中俄關係持續密切表示不滿,不僅進一步向美國靠攏,還調整對華政策,採取日益疏離冷淡的態度。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2024年6月15日在瑞士斯坦斯施塔德(Stansstad)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開幕禮。(Reuters)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龍靜今年4月發文評估,去年兩國間政治互動不僅數量大幅減少,層級也明顯下降,只有副部和大使級對話交流。

龍靜指出,去年中波經貿關係明顯下滑,前10個月波蘭從中國的進口與前年同期相比,縮減超過14%。

上週曾赴瑞士參加首屆烏克蘭和平峰會的杜達,不僅在上星期五(21日)訪華前夕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討論和會成果,還表示北約作為防禦聯盟,必須對俄羅斯的侵略「做出明確且勇敢的反應」。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2024年6月15日在瑞士斯坦斯施塔德(Stansstad)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全體會議發表講話。(Reuters)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波蘭政治圈子目前有非常強烈願望,希望俄烏戰爭以俄羅斯的失利收場,由此引發俄國政局大變,實現長遠消除地緣安全威脅的重要條件。

李明江分析杜達訪華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勸說北京減少對莫斯科戰爭能力的支持,並在推動俄烏戰爭和平進程中發揮更有意義的作用。

2024年5月10日晚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不在圖中)在布達佩斯城堡山出席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夫人雷沃伊舉行的隆重歡迎宴會。圖為習近平在宴會上致辭。(新華社)

自2021年2月召開視像會議後,中國-中東歐國家也未再召開領導人峰會。習近平今年5月出訪歐洲三國,其中塞爾維亞、匈牙利是「14+1」成員國。

李明江研判,中國目前仍希望進一步推動中東歐互聯互通,這離不開區域大國波蘭的支持。杜達並可能利用激活「14+1」,作為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

但他也指出,在俄烏戰爭陰影及歐盟施壓下,這項機制的恢復目前持續面臨巨大阻力,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持續停滯。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