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與大棒」政策失效 朝鮮不受軟也不受硬 核問題無得傾?
韓國總統文在寅首度訪美,稱由於特朗普重視解決朝鮮核武問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是歷來最高」;可惜過了數天,朝鮮就以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破壞文在寅的「幻想」。國際間包括韓國,一直以來在制裁朝鮮之餘又不時給予對方「甜頭」,然而過往行之有效牽制朝鮮的「蘿蔔與大棒」政策,近期也逐漸失效。
被視為「盧武鉉接班人」的文在寅上場後,外界期待他會舒緩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回顧李明博及朴槿惠兩代屬保守派的總統,對朝鮮態度強硬,令朝鮮方面也頻頻射導彈及核試作為回應,大選後,文在寅的「陽光政策2.0」成為兩韓和平的曙光。
文在寅「體育外交」食檸檬
最新一齣戲碼,就是以體育交流作為外交手段。文在寅上月底出席韓國茂朱世界跆拳道錦標賽開幕禮時,呼籲朝鮮派遣代表團參加明年平昌冬季奧運,並提議共同組隊參賽。他指:「很想再次感受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禮上,韓國和朝鮮代表團一同進場時那份感動。」實行「動之以情」。
可惜「神女有心,襄王無夢」,朝鮮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張雄以兩韓政治緊張,及時間不足為由,質疑組隊的可行性,又說「將奧運帶入政治事務是不恰當的......圍繞政治環境的問題應優先解決,因政治永遠凌駕運動。」此前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都鍾煥已透露,有意邀請朝鮮共同承辦部分冬奧比賽,據稱韓國甚至考慮在朝鮮首都平壤和開城等地進行奧運火炬傳遞,不過朝鮮都未有回應,不為所動之餘,更繼續發射導彈。
美國手段強硬 同時逼中國協助
不受軟的朝鮮,也不代表就怕強硬手段。美國總統特朗普便曾表示,朝鮮核武將會是他的外交政策中優先處理的問題,更曾揚言「一切選擇都在考慮範圍之內」,回應朝鮮不斷的「挑釁行為」。
事實上,韓國與美國等過往對朝鮮都慣於採取「蘿蔔與大棒」政策,如韓國一方面向朝鮮示好,希望朝鮮重返談判桌之餘,也有強調支持對朝制裁,以換取去核。特朗普提出可能採取先發制人政策對應朝核問題,同時也表示「施以最大壓力但保持接觸」,同時向中國施壓,希望以外交手段處理問題,而非「硬碰硬」。
朝鮮擁核後 制裁漸失效
不過以這種「一啖砂糖一啖屎」做法牽制朝鮮,自2006年朝鮮首次核試以後,已逐漸失效。多年來,朝鮮以射導彈顯示軍事力量,增加談判籌碼。2009年朝鮮退出六方會談,擺明車馬無懼制裁;2013年朝鮮提出「經濟建設和核武並進路線」後,持續發展核武之餘也顧及經濟市場化,企圖進一步增加軍事及經濟實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研究總監諾蘭(Marcus Noland)指出,經濟制裁對細小及弱勢的國家有效,但朝鮮明顯對這些制裁「無感」;因為朝鮮能將國內因制裁引發的不安壓抑,也能將制裁帶來的影響轉化到民眾及支持者。另外各國對於制裁行動並不一致,也讓朝鮮在所謂的國際制裁下仍能與部份國家貿易。他認為制裁失效令聯合國也「懶得」急急對朝鮮制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就朝鮮核試作出回應和制裁行動的時間,由第一次的5天,增至最新近一次的82天;他指單靠制裁已無法阻止朝鮮的導彈及核武計劃。
「收買人心」政策 反增加金正恩勢力
至於「蘿蔔」,諾蘭認為外界對朝鮮的獎勵目的,是「收買人心」,為國內帶來轉變,問題是外界給予的資助、韓國提出的經濟貿易合作計劃,全部由國家控制,對朝鮮普羅大眾未有實際影響,反而增加了金正恩政權的勢力。
雖然朝鮮日前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再一次印證「蘿蔔與大棒」政策失效,但有分析認為朝鮮問題並非絕望。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Richard Falk及核時代和平基金會總監David Krieger共同發表文章,指解決朝鮮問題需要「精神上的認知」。
文章指,需要放棄強制性外交手段,改用復修性的外交手段。強制性外交手段是零和模式,以軍事威脅、制裁及多種懲罰措施,復修性手段則採用雙贏取向,尋求互利。文章指,在朝鮮半島上任何軍事行動,無論涉及核武或非核,都是一個災難,結果只會是雙輸,因此各界需要改變現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