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日專家:憂慮舊式建築物成為重災區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台灣花蓮外海4月3日早上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造成至少9人喪生、821人受傷。從當地傳媒的片段顯示,花蓮有公路被落石而無法行駛,亦有多楝建築物傾斜。日本及澳洲專家認為,地震的強度固然左右其危險性,建築物的設計和地震發生時間亦是關鍵。
花蓮一座5層高建築物不敵強震,整座建築物傾斜,令原本在地面的早餐店下沉至地底;同市另一座三十多年歷史、9層樓高的天王星大樓亦嚴重傾斜,當局緊急疏散居民,惟其中一名女子證實不治。
日本建築學會前會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和田章是建築物耐震對策的專家,他向日本放送協會(NHK)表示,由片段來看,店舖所在的建築物的下層出現裂縫而倒塌,估計地面樓層似乎沒有太多柱,認為舊式建築物有不少都是類似設計,因此會發生像今次發生的情況。
和田亦指出,台灣在1999年發生7.7級大地震之後,耐震構造的建築物就在當地開始普及,但他擔心地震帶來的損壞可能集中於像片段中的建築物。
澳洲紐卡素大學建築及建設環境副教授阿麥特(Ifte Ahmed)接受美媒訪問時亦認為,地震發生在早上8時,很多人通常都是在家中,因此形容地震的時機是不幸;再加上樓宇質素,是判斷地震威力的關鍵之一。
報道提到,世界各地的專家會分析地震的數據,以及從中汲取教訓。澳洲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海嘯專家Anja Scheffers指,台灣長期經歷地震,但甚少引起大海嘯,過去100年都沒有相關紀錄,而且只有極少歷史文獻提及可能發生過的海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