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本田聯手應對中國電動車企 日媒:為時已晚
在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企業席捲電動汽車市場的背景下,日本廠商已經遠遠落後。生存壓力推動「老對手」日產(Nissan)和本田(Honda)握手言和,於3月15日宣佈合作應對來自比亞迪、Tesla等車企的競爭。但《日本經濟新聞》援引專家的話稱,現在才聯手,「為時已晚」。
據《日本經濟新聞》和共同社報道,3月15日,日產公司社長內田誠與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在日本東京召開記者會,宣佈締結了在電動汽車等領域開始探討戰略合作的備忘錄。
兩家公司考慮今後實現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通用化、聯合採購零部件及聯合開發軟件等,將通過削減成本加強競爭力,從而與中美等海外企業分庭抗禮。具體而言,雙方將推進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E-Axle、電池、軟件平台開發以及新車供應的相互補充等。
雙方將成立工作小組,開發負責人之間互相討論,具體確定可以合作的範圍。
日產公司社長內田誠在記者會上表示,新興汽車品牌「正試圖利用其壓倒性的價格競爭力和速度來獲得主導地位,而我們不可能獨自開發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技術」。他說,「出於這種危機感」,日產於1月中旬開始與本田討論合作事宜。
本田社長三部敏宏稱,「業界正在發生急劇變化,用以往的框架無法角逐」,表示想通過擴大規模提高成本競爭力。他透露,兩家公司尚未討論過相互參股的問題,但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日本八大乘用車廠商形成了以豐田、日產和本田為首的三大陣營。其中,豐田和日產分別與陣營內部的其他車企在資本和業務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唯獨本田一直堅持特立獨行的經營路線,迄今沒有與其他日本車企開展合作。如果本田與日產達成合作協議,日本汽車產業格局將從三足鼎立變為兩軍對壘。
另據美媒《華爾街日報》報道,有知情人士表示,除競爭壓力外,本田和日產兩家公司正面臨來自日本政府的壓力,日官員要求它們更緊密地合作,以擴大經濟規模。
目前,全球圍繞着電動汽車的競爭日益激烈。本田、日產等日本品牌在打造電動汽車產品線方面一直不敵通用汽車、沃爾沃等傳統車企;在成本競爭力方面,更是遠遠落後於Tesla和比亞迪等新興競爭對手。
《日本經濟新聞》介紹稱,日產和本田分別是日本國內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廠商,全球銷量簡單相加達到約800萬輛。但在電動汽車領域,兩家企業銷量已經落後。《華爾街日報》數據顯示,在美國,日產去年銷售了約2萬台電動汽車,本田則為零。
日媒此前援引消息稱,中國汽車正向電動汽車轉型,這讓日本汽車製造商「陷入苦戰」,在華設廠的日本車企不得不重新調整戰略。據報道,日產汽車將和中國合資公司協商,考慮將在中國的汽車產能最多削減三成,本田汽車也打算減少兩成產能。對此,日產和本田均回應稱,相關報道並不屬實,但拒絕進一步說明。
《華爾街日報》還提到,日產和本田都曾在海外建立過合作伙伴關係,但其重要性已逐漸減弱。
去年,日產調整了與雷諾的資本關係,原本預計日產出資6億美元的雷諾旗下EV新公司「Ampere」,取消了原定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進程。本田和通用汽車去年年底也表示,將放棄自2027年起聯合開發數百萬輛低價電動汽車的計劃。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目前還看不到兩家車企合作化的具體方案。在企業文化不同、日產的資金餘力有限的情況下,與本田的磋商能否順利取得進展還是未知數。日本一名汽車分析師表示:「雖然是很合理的合作,但花費時間太長,現在着手為時已晚。」
本文轉載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