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5.2% 學者:屬「弱復甦」 居民獲得感不強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官方周三(17日)公布2023年經濟增長5.2%,符合預期。然而,多名經濟學者指出,中國去年是「弱復甦」,只有部分產業恢復,且是不穩定恢復,而居民的獲得感不強,更傾向於增加儲蓄而非消費。

內媒《財經》雜誌引述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指出,內地2023年經濟運行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結構性恢復,而非全面恢復,經濟增長主要靠服務業、高端製造業帶動,房地產、金融業、網路平台經濟等仍受到衝擊,故就業也是結構性的,服務業和基建投資帶動農民工就業形勢好轉,但青年就業壓力較大。

二是不穩定恢復,內生動能相對不足,表現在消費、製造業投資恢復不足,受外部變化的影響會比較大。最後是名目GDP增速低於實際增速,導致居民收入增速、政府財政收入增速、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偏低,產生了宏觀與微觀感受的背離;去年前三季實際GDP年增5.2%,但名目增速只有4.9%。

2023年是中國疫後復甦的第一年,但經濟未現V形反彈。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婧認為,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儘管官方推出有利政策,但市場預期短期內較難扭轉。國際需求減弱,也影響到出口經濟。去年前三季,政策力度比預期還保守。

中國疫後復甦的第一年,巨大的報復性消費反彈未有如預期出現。(新華社)

另一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兆149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7.2%。然而,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2023年消費高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前一年基數較低,消費整體在剔除基數效應後仍呈現弱復甦。

對此,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有統計顯示疫情期間,中國居民的超額儲蓄增加10多兆元,當時預計2023年將出現巨大的報復性消費反彈,然而事實上居民在消費上還是較為謹慎。羅志恒認為,諸多因素抑制了消費需求,如部分預售屋未能順利交付、居民購房更加謹慎,導致家電、家具、裝潢等消費低迷;經濟名目增速不及實際增速,股市低迷,導致居民對經濟恢復的獲得感不強,更傾向於增加儲蓄而非消費。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指出,消費偏弱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增長沒有顯著超過GDP增速,因此要提振消費,必須增加居民收入。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則表示,若2024年房地產基本穩定,消費者信心基本能穩定下來,這樣此前在疫情期間累積的一些超額儲蓄會略有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