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航天創科交流團走進海南文昌:從濱海僑鄉到航天新城
從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一批又一批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中華民族的飛天之夢在當今成為現實。而在港選拔航天荷載專家、航天員訪港等,都體現出國家對香港青少年「航天夢」的大力支持。
為引領本港青少年認識國家航天科技發展,了解內地風土人情,12月14日至18日,《香港01》將首度舉辦「海南航天創科青年交流團」,邀請本地3間中學約60位師生共赴海南省交流,在海南文昌一同見證火箭發射的震撼瞬間。交流團還將帶領師生學習海南傳統非遺文化,與當地青少年交流分享生活學習日常,感受國家前沿科技發展。
2016年6月,剛剛建成交付的文昌發射基地首次執行發射任務。隨著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文昌——這個鮮為人知的濱海小鎮成為航天愛好者的心中聖地。作為中國四大航天發射場之一,同時也是中國首個開放性的濱海航天發射場,每逢火箭發射,都會有數萬民眾來到文昌龍樓鎮,親身感受奔向星辰大海的浪漫與震撼。
依託海濱自然資源及航天科技優勢,文昌於近年集中建設了一批具有航天特色的設施景點,如航天科普基地、商業航天發射場、航天超算中心等,以航天工業科技帶動城市發展。
12月15日見證亞洲第一巨箭「長征五號」發射
12月15日,《香港01》海南航天創科交流團師生將於航天科普基地親眼見證「長征五號」遙六火箭升空。
據悉,「長征五號」是中國立項研發的第一型新一代運載火箭,此次發射將使用長版整流罩,使火箭高度達到63公尺,刷新亞洲火箭最大高度紀錄,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巨箭」。
此次是長征五號第六次發射,距離上次發射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已有3年時間。目前,「長五」遙六火箭已運抵文昌發射場101工位,這將是文昌發射場2023年的收官之作。值得關注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也正在興建新一代載人登月火箭發射工位,將於明年迎來天舟七號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千年小鎮孕育歷史名人
雖被稱為「航天小鎮」,但「文化僑鄉」才是文昌的底色。孔廟、南洋騎樓老街、宋氏祖居等歷史遺跡,讓文昌處處散發著深厚的文化古韻。
自古人才輩出,有著「一里三進士」美譽的文昌,保存著海南省最完整古建築群之一的孔廟學宮。始建於北宋慶歷年間的孔廟,是文昌古時教育的搖籃、現代教育的發祥地,為文昌奠定了崇文重教的傳統精神。2013年,孔廟所屬的文昌學宮被列為國家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因其不可替代的儒家文化傳承作用,被譽為「海南第一廟」。
明清時期共出過16名進士、103名舉人的文昌,在近代亦孕育出不少歷史名人,宋慶齡家族便來自於此。宋慶齡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於此地,其父宋耀如於1861年在這裏出生。宋氏祖居內陳列著宋慶齡祖上的族譜、舊照,還有宋慶齡陳列館、宋耀如雕像、孫中山雕像等。每年,宋氏祖居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子孫前來尋根問祖。
「下南洋」乘風破浪 老街見證僑鄉南洋創業歷史
作為海南知名僑鄉,文昌自古以來就有「下南洋」創業闖蕩,再回來建設家鄉的傳統。19890年代,「下南洋」的文昌人在他鄉艱辛創業成功後,回到文昌鋪前鎮,建起了具有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築。雖歷經百年,老街南洋風情猶在,見證著海南華僑「下南洋」乘風破浪的創業精神。
如今,文昌對老街以「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加固保護,還原中西結合的建築形態,保留僑鄉最初的文化氣息。同時,將老街打造成一條的商業街,商舖鱗次櫛比十分熱鬧,古樸異域的街道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遊玩。
從濱海小鎮、文化僑鄉再被賦予航天使命,無數精彩故事在海南島的這座小城市內不斷上演,從古至今影響著中國時代沿革。
為期5天4夜的航天科創交流,3間中學的同學們還將一起參觀文昌南海博物館、國家新能源基地,以及海口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等,並與海南文昌華僑中學、瓊海海桂中學的學生一起交流學習,親身感受海南的社會人文,參與國家的發展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