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不來中國了?官媒:景區預約、移動支付反造不便成「壁壘」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後疫情時代,人員流動已成日常,但是外國人赴中國旅遊人數較往年大減。周三(6日),國務院主辦的中央直屬黨報《經濟日報》報道指出,如今進入國內各大景區多須先預約,以及英語服務人員因疫情大幅流失、移動支付反造成外國人不便等,都是令外國遊客卻步的因素。

報道指,今年以來,與國內遊、出境旅遊的快速復甦相比較,入境旅遊復甦速度遠遠及不上。據文旅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旅行社入境旅遊僅接待47.78萬人次,遠低於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856.16萬人次。

就其原因,報道提到,國內各大景區如今多採取預約制,惟外國遊客反映,各景區有各自的預約程序和界面,不止麻煩,部分還找不到持外國護照者的預約選項。據桂林唐朝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曉光透露,有遊客到北京因預約不到故宮門票而只能安排改去國子監;到了陝西又因預約不到兵馬俑門票而只能改去碑林。門票成了外國遊客面前的一隻「攔路虎」。

2023年外國赴中國旅遊的人數暴跌。(視覺中國)

在上海一間旅行社任職的導遊李莉則表示,她十一長假期間帶外國遊客到哈爾濱一處景點,雖然事先已預約了門票,但到了景區門口,工作人員仍要求每名團員掃碼填姓名、護照號碼,且逐一核對後才放行。

英語服務人員因疫情大幅流失則是另一大問題。桂林一間旅行社的英語導遊賀菲表示,原本當地的四星、五星級酒店都有英語服務人員,但很多人在3年疫情中轉行,客人有問題都只能找導遊翻譯。同時,過去酒店提供的西式菜餚、外幣兌換等服務,如今也基本消失。還有外國遊客反映稱,雖然想體驗中國的民宿,且在海外的旅遊預訂平台上發展不錯的選擇,可是打電話詢問後,對方卻指「不具備接待外國人的資質」,無法受理。

此外,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的移動支付,以及網路訂票、共享單車等雖然帶來很多便利,但現時反而成為外國遊客在中國的「壁壘」。對此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孫夢陽認為,需要解決這些「壁壘」,並打通國際和國內交通的所有環節,讓外國遊客同樣享受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