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半導體設備進口額激增逾9成 荷蘭進口佔比翻倍
儘管美國加強製造設備出口管制,中國仍然在尖端半導體製造方面取得成功,有調查指出,2023年7至9月,中國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的進口額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90%,其中,從荷蘭進口的增長達6.1倍,光刻機相關領域則增至3.9倍。
《日本經濟新聞》15日援引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指在「製造半導體器件或集成電路用的機器及裝置」的進口動向調查,中國今年7月至9月的設備進口額同比增長93%,達到634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從荷蘭進口的增長最明顯,達6.1倍,而光刻機相關領域則增至3.9倍,大部分被認為來自荷蘭大型企業艾司摩爾(ASML)。
與此同時,在艾司摩爾今年7至9月的營業收入中,中國所佔的比例達到46%,與2022年的14%相比大幅上升。在10月發布的財報中,關於面向中國的業務解釋稱,「在遵守出口管制的同時,正在供應面向成熟世代和中間世代(半導體)的光刻系統」。
由於美國2022年10月啟動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荷蘭2023年9月起,也收緊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對用於尖端產品的部分光刻機出口要求由國家審查並發放許可證。
日媒報道指出,進口設備被轉用於製造尖端產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中國在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之下,也找到包圍網的盲點,磨練尖端半導體的製造技術。譬如通訊巨頭華為8月上市的智能手機,其搭載的7奈米半導體被多家調查公司分析認為是由內地半導體企業中芯國際(SMIC)所生產。
此外,中國從日本進口的設備也在增加,今年7月至9月比上年同期增長4成。除了光刻機的進口額增加,用於基板表面形成的裝置也增加2成;來自美國的進口額僅增2成,佔中國設備進口來源地的比例從2021年17%降至9%,日本的比例從32%降至25%,荷蘭則從15%左右迅速提高至30%。
有鑑於美國政府10月17日公布了新的出口管制,增加設備的管理對象品類。報道分析認為,如果美國的設備製造商在中國業務中繼續處於對日本和荷蘭不利的地位,可能會要求兩國採取更為嚴格的管制措施。
業界團體SEMI統計則顯示,中國在世界半導體設備營業收入中所佔的比率在今年4月至6月為29%,排在世界第一位。日本企業的依存度也很高。美國管制措施的走向也可能對日資企業的中國戰略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