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反間諜法》泛化國安?國安部駁:美國披國安外衣打壓正常活動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內地4月修訂通過《反間諜法》以來,受到全球高度關注,有聲音更指修法引發外資和境外人士對前往內地的疑慮。中國國安部23日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指,中國通過頻繁修法「泛化國家安全」是錯誤觀點,稱階段性修法是各國通例,更指出美國才是打著「法治」的幌子,披著「國家安全」的外衣,對正常經貿往來、學術交流、科研活動等進行遏制打壓的國家。
國安部的文章稱,2014年《反間諜法》由1993年《國家安全法》更名而來,這次修訂實質是30年來的首次修改完善。
文章指,2023年修訂《反間諜法》是對原法的必要補充完善。原《反間諜法》面臨著間諜行為界定不清晰、防範制度不健全、執法措施不完善、法律責任不匹配等不適應的突出問題,亟需因應形勢變化進行必要的修訂完善,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反間諜法律制度。
文章又指,階段性修改反間諜相關法律制度是各國通例,例如美國就先後10餘次修改反間諜相關法律制度。
文章強調,中國堅決反對將經貿、科技等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反而美國打著「法治」的幌子,披著「國家安全」的外衣,對正常經貿往來、學術交流、科研活動等進行遏制打壓的國家,炮製「中國間諜案」。
文章援引2021年12月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文章內容指出,美國司法部自2018年以來發起「中國行動計劃」,「造成恐懼氣氛導致人才外流和對美國的不信任」。文章最後稱,「將修訂《反間諜法》這一正常立法活動歪曲抹黑為中國『泛化國家安全』,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賊喊捉賊的卑劣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