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基站首次投用西沙海域:精準定位外船、坐實中國南海主權控制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官方在南海西沙北礁燈塔及浪花礁燈塔建立的兩座北斗基站新建工作日前宣告完成,象徵北斗衛星系統正式在西沙海域投用。由於這片海域同是美軍及他國軍艦穿梭南海的航徑,有軍評指北京此舉,主要為了「精準定位」進入西沙海域的外籍船隻,包括美軍的船艦。

海事管理部門為「解決西沙群島周圍海域盲點問題」,在南海設置監控系統,分別位於鄰近西沙群島的北方及東南側2處無人島礁設置衛星地面站,並連接陸基船舶識別和追蹤系統,未來無論附近航行作業船隻是否開啟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都可以藉由三角定位方式追蹤船舶動向。

其中具有軍事意涵的部份在於中國捨棄「受制於人」的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採用2020年組建完成、擁有59顆衛星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

《環球時報》旗下軍事自媒體《樞密院十號》發表文章稱,這兩座燈塔上的北斗基站解決了中國船舶自動識別岸基系統在該海域的覆蓋盲區問題,「從今往後,美國的驅逐艦再來西沙,我們的北斗就可以實時跟蹤,解放軍可以隨時掌握他們在南海的路線。換句話說,這兩座西沙北斗基站,為美國企圖插手南海設了一道實實在在的護欄。」

有專家分析指出,北斗基站提供服務,別的國家無法在此提供相關能力,很大程度上維護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可靠的定位能力就代表著有效控制,是重要的主權象徵。」

專家說法表示,北斗系統並不是要對過往船隻實施「監管」,但可以對進入海域的外籍船隻進行精準定位,「此前,雖然中國在98個沿海地基增強站全部安裝了北斗系統終端,但對於船隻的精準定位很難做到。」並指出中國於此興建地面站有兩個目的,一是藉由地面站固定點使衛星導航準確性提高,特別在與美國海軍於該海域執行「航行自由行動」發生對抗時,對解放軍軍艦的導航指揮有所助益;其次,監控進入海域卻不開啟AIS的潛在威脅,對於小型民兵船、無人船舶,可經由通報、訊號捕獲等方式三角定位追蹤,強力監控周遭海域動態。

對於各方解讀,中國海事局則強調,兩座北斗基站均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定位系統,為三沙船舶航行監管、島礁生態保護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撐,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導航助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