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批評西方現代化弊端:以資本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中心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2月在一場對黨內高官講話中,罕見批評西方現代化的弊端,包括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及對自然資源肆意掠奪。學者認為,習近平的講話意在強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當性;在宏觀經濟不振和地緣政治緊張之際,也有意加強凝聚國內官民的政治共識。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星期二(8月15日)刊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的文章,內容是習近平今年2月7日在對新進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發表的部分講話。
習近平指出,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也是區別於西方現代化的顯著標誌。西方現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資本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中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導致貧富差距大、兩極分化嚴重。」
他認為,今天西方國家日漸陷入困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法遏制資本貪婪的本性,無法解決物質主義膨脹、精神貧乏等痼疾」。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大都經歷了對自然資源肆意掠奪和生態環境惡性破壞的階段,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往往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嚴重問題。中國人均能源資源稟賦嚴重不足,加快發展面臨更多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這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
習近平還批評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充滿戰爭、販奴、殖民、掠奪等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中華民族經歷了西方列強侵略、淩辱的悲慘歷史,決不可能重複西方國家的老路。
發言是與西方發展道路區分 顯示政治鬥爭淩駕於經濟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習近平的講話主旨在批評「以美國為首的霸權思想」,以及西方的慣有思維,即經濟發展將帶來政治民主化的線性發展。
蔡文軒評估,中國式現代化在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上提出以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非常清晰完整的論述。習近平高舉這面旗幟的最主要用意,還是為了與西方發展道路作區分,重申北京絕對不會走西方道路的立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受訪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目前已成為中共政治論述和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共權威黨刊發佈有關文章「本身沒有讓人覺得吃驚的地方」。
李明江研判,目前中國周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與西方矛盾也比較多,國內意識形態分歧也日益擴大;官方選擇此時發表這篇文章,意在增強體制內人士、黨政體系官員幹部的政治共識。另一個政治意圖,則是希望提高國內民眾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同和支援。
蔡文軒認為,中國大陸政府目前大力出臺政策吸引外資之際,習近平的講話與這種努力有所矛盾,顯示政治鬥爭仍淩駕於市場經濟之上。與牢牢掌控政權和意識形態相比,吸引外資投資仍屬次要。
儘管這篇講話不意味著北京將尋求與西方有密集的衝突,但蔡文軒認為,這可能會對外商信心起到「一些反效果」,加速一些外資從大陸撤離的步伐。
李明江則預期,中國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期間,慣於在「政治上講一套,但經濟上可以做市場經濟的那一套」。儘管習近平批評以資本為中心的做法,但關鍵還得看下來實際政策落實的情況。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