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開行1萬列 助推「廣東造」出海 中歐班列為何是「鋼鐵駝隊」?
中歐班列,擁有跨大洲、長距離、大運量、全天候、綠色低碳的運輸特點,被稱為「鋼鐵駝隊」。中歐班列,以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支撐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動脈」,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
作為中國與世界互聯的橋頭堡,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州大朗、深圳平湖南、東莞常平、江門北等多個中歐班列始發站點。從這些大灣區站點出發,中歐班列通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塔吉克斯坦杜尚別、波蘭馬拉、德國杜伊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等歐亞國家和地區,構建了一條貿易大通道。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中歐班列如何開創新格局,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互惠?海外市場如何看待中歐班列在穩定世界供應鏈方面的重要作用?製造大省廣東,又如何借助中歐班列,譜寫對外貿易和人文交流新篇章?
對此,羊城晚報特別報導團隊選取中歐班列經典路線,走進關鍵站點和關口,通過文圖、短視頻、慢直播等全媒體形式,深度報導中歐班列這一充滿魅力的「鋼鐵駝隊」,揭秘中歐班列如何裝車卸貨、報關通關,如何換軌、換車、換司機;探秘哪些中國產品在哈薩克斯坦備受歡迎;走進白俄羅斯明斯克、德國杜伊斯堡,挖掘廣東與這些國際友城的經貿合作故事……跟隨羊城晚報記者,一起「解碼」中歐班列吧!
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行超過7.3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6個城市
在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的冼星海大道上,古銅色的冼星海紀念碑成為中哈友好的象徵;80年前,千年商都廣州與這個大漠深處的「蘋果之城」,既通過數千公里的鐵路通道連接,也通過奇妙人文情緣互通。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廣東造」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穿梭在城市街道,成為當地很多人的出行交通工具。
在德國杜伊斯堡,通過「灣區號」等中歐班列,嶺南衣、粵家電、廣東車經由此地發往歐洲各地,這座老牌工業基地煥發著新生機。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10年來,原先的「絲綢商貿路」已成為產業聚集、人口密集的「黃金經濟帶」,中歐班列已然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亮麗名片。
作為製造大省、外貿大省,廣東馭風前行,也正通過中歐班列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能。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達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已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量最大、雙向投資最多的省份。這些可喜的成績,離不開中歐班列發揮的重要作用。
開闢新商道「鋼鐵駝隊」萬里聯通繁榮新夢想
亞歐大陸橋,一頭連著中國,一頭牽著歐洲。萬里商路,千百年來,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
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沙漠駝隊已在河西走廊開始了西域城邦與中原地區的商貿往來。時光荏苒,2000多年後,飛馳在亞歐大陸上的是「鋼鐵駝隊」——中歐班列,它承載著新絲路的繁榮之夢,不斷促進中歐貿易交流,也推動中歐文化交流。
回到夢的起點——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首次提出。「一帶一路」貫穿亞歐大陸,東面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西面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其間是廣袤的潛力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倡議提出的10年間,「一帶一路」已發展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規模最大的合作平台。
在這個平台上,一個個奔向繁榮共贏的新劇目上演。不同地域、不同軌距的鐵路串聯起一條國際大通道,中歐班列在這條團結、合作、共贏的大道上,成為擴大「朋友圈」最直接的載體。
2011年3月,首趟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成功開行。今年7月底,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公佈的數據顯示,中歐班列今年以來累計開行已達10000列,較去年提前22天破萬列,發送貨物108.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7%。
從最初開行17列,到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行超過7.3萬列、690萬標箱,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6個城市。重慶、廣州、東莞、深圳、西安、鄭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阿拉木圖、塔什幹、明斯克、馬拉、布達佩斯、杜伊斯堡、馬德里……亞歐大陸上的一座座城市,因中歐班列連點成線,織線成網。
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表示,中國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跨境貨物運輸需求旺盛。中歐班列具有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暢通安全等優勢,受到沿線客戶青睞。
中歐班列的成長折射著「一帶一路」合作的旺盛魅力,它猶如現代版的綜合通道,吸引著越來越多價值密度高的商品蜂擁而至。
青海的有機枸杞,溫江的花卉,雲南的咖啡豆,廣東的家具、電器、新能源車等相繼進入歐洲人的家庭;土耳其的手工地毯、德國的廚具、法國的紅酒、哈薩克斯坦的牛肉……不需要經過漫長的海運或價格昂貴的空運,就可以通過中歐班列到達中國消費者的手中。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歐班列恰是時和勢的最優結合。相關專家認為,當中國產品搭乘中歐班列走向世界舞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也更好地分享著中國這個巨大市場帶來的商業繁榮和產業升級機遇。中國的持續高水平開放和規模巨大、門類齊全的製造業體系,為中歐班列的不斷加碼開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勢能。
探訪大動脈增量提速背後「廣東造」迎新商機
兩個月前,伴隨著火車鳴笛聲響起,一列滿載燈具、家具、服裝等「灣區製造」特色商品的列車從廣州國際港站駛出,成為自2016年廣州首開中歐班列以來,廣州海關監管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是外貿形勢乃至中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隨著海外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國內消費者對具有高性價比商品的青睞,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按下「加速鍵」。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廣州海關監管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3列增加到339列,年均增長率超過70%,監管每百列中歐班列的時間從736天縮至55天,成功跑出「加速度」。2016年至今,廣州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口中歐班列貨物9.19萬標箱,貨值超270億元,為3000多家外貿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
特別是今年,廣州海關關區中歐班列延續高速發展態勢,上半年累計開行中歐班列308列、運送貨物2.8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31.58%、130.39%。
一趟趟中歐班列跨越亞歐大陸,架起了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黃金橋」。它不僅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樑,也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生命通道」。
哈薩克斯坦,「一帶一路」首倡之地,與中國山水相連,兩國經濟結構互補性強。通過便利的陸路口岸和免簽政策,廣東遊客、商人可以「說走就走」,搭乘「新絲路」上的火車,去探尋冼星海的足跡、尋找合作新商機。
白俄羅斯,2022年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其中,乳製品、肉類、魚類產品從白俄羅斯通過中歐班列運往包括廣東在內的中國各地。
德國西部,有一座名叫杜伊斯堡的「中國城」。2011年,首趟中歐班列抵達這裡,開啟了亞歐陸路運輸的新篇章。這裡是歐洲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來自中國的「鋼鐵駝隊」為這裡帶來了貨物、投資等更多發展機會。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廣東要藉中歐班列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
自2016年開出首趟中歐班列起,廣東中歐班列累計發運量已突破1000列大關。如今,在廣袤的亞歐大陸,一股「廣東造」出海潮乘勢而興。海港空港貨運量名列前茅的廣東,如何借力中歐班列,更好地服務於「廣東造」出海?對此,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進行了解讀。
在毛艷華看來,除了時間快、成本低、運輸安全高效外,中歐班列的「點對點」運輸優勢是海運、空運難以比擬的。「中歐班列讓貨物生產地成為直接出口地,實現在本地報關裝箱,不用通過各種聯運或內貿鐵路運輸環節。同時,通過線路的加密,貨物能夠從貨源地到中亞、歐洲市場的『點對點』運輸,節省了反復轉運的成本,也有利於加快運輸時效。」毛艷華說。
當前,國內海運、空運的運力已恢復至常態化水平,中歐班列如何延續增長勢頭,並跑出差異化發展道路?毛艷華分析稱,中歐班列未來仍然大有可為,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保障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暢通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開通以來,中歐班列促進了中國與歐亞國家在設施硬聯通、規則軟對接方面的政策溝通,設施規則的不斷完善也有利於進一步發揮班列的規模經濟效應;隨著回程班列增多、重箱率提高,中歐班列對擴大進口的影響將逐漸凸顯。
談及中歐班列如何更好地推動「廣東造」出海,毛艷華表示,廣東要借中歐班列的開行,構建多元化出口市場結構。「傳統的海運、空運,貿易對象更多是在沿海港口城市,中歐班列能夠幫助廣東提高對中亞、東歐等新興市場的輻射能力,幫助廣東企業拓展這些區域的市場。」毛艷華說。
「不能把中歐班列僅僅視為一個運輸工具,而是要與貿易的業態創新結合起來。」毛艷華提到,廣東可以向西安、重慶、鄭州等內陸城市借鑒中歐班列運貿一體化的經驗,借中歐班列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為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提供貼身服務。
具體來說,廣東要把中歐班列的物流通道和生產基地的優勢結合起來,開展兩地產業的投資與合作,如借助「點對點」運輸優勢,在目的地站點加強貨棧、物流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中歐班列的外溢效應,帶動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聯動發展,進而以貿易帶動廣東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
新疆財經大學絲路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院長何劍:新疆闊步邁向對外開放前沿
一列列滿載貨物的班列從霍爾果斯站、阿拉山口站駛出,今年新疆鐵路雙口岸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數量已超過8000列。其中,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進出境中歐(中亞)班列達3698列,同比增長10.8%;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進出境中歐(中亞)班列達4311列,同比增長15.8%。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成果。」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絲路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副院長何劍表示,中歐班列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構建了一條聯通歐亞的陸路運輸新通道,這條通道有著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的優勢,對整個國際運輸服務體系都是一個重大創新。
「以前我們強調海權世界,是講海運的成本低、效率高,哪一個國家掌握了海權,這個國家在世界上就有很強的話語權。」何劍指出,鐵路運輸正在顯示它的優勢,像運輸費用相對空運較低、運輸時間相對海運較短、碳排放量比較低等,「相對於美西方國家主導的海權,中歐班列對我們陸權戰略意義更加重要」。
中歐班列帶來了哪些變化?「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消費市場很大,像中歐班列運載貨值占中歐貿易總額的10%左右,它的發展空間還很大。」何劍舉例稱,在全球貿易承壓的今年上半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1496.2億元,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這個數字接近2021年新疆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可以看出新疆今後的外貿發展潛力非常大」。
「新疆和中亞5國的貿易現在做得非常好。」何劍表示,中亞是上合組織的核心區,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從今明兩年甚至以後更長時間來看,新疆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尤其是中吉烏鐵路建設正加速推進,它比中歐班列目前的路線縮短了貨物運輸里程約900公裏,運輸時間也要縮短一星期左右。
中國企業如何把握機遇「走出去」?何劍建議,從政府層面上來看,內外貿一體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經貿信息化平台建設,用對外貿易的信息化平台破解政策法規、供需等信息不對稱問題;行業協會則要從行業領域角度加強信息交流共享,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經貿洽談會或者商品展示會。
「新疆要緊緊地把握住自己的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並持續加強人文交流,不光要實現『物通』,還要實現『民心相通』。」何劍表示,高水平的開放是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經貿交流的基礎上,還架起了中國與中歐班列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