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暴雨卻無積水?北京故宮再現「千龍吐水」奇景 網民讚古人智慧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周六(22日),北京迎來主汛期首場雨,早晨時強度最大雨勢出現在東城故宮,故宮再現「千龍吐水」奇景,吸引眾多遊客觀看。據故宮官方介紹,故宮正是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統,使得宏大的建築群能夠安然度過無數次暴雨侵襲而無積水。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7月22日早晨,北京主汛期繼續落雨,早晨最大雨勢出現在東城故宮,8時-9時達50.4毫米/小時。與此同時,故宮再現「千龍吐水」奇景:

北京故宮「千龍吐水」奇景(示意圖)
北京故宮「千龍吐水」奇景(示意圖)

據故宮博物院微信公號介紹,故宮擁有設計精妙的排水系統。屋頂凸起的筒瓦與凹陷的板瓦組成排水通道——瓦壟。雨水可順著瓦壟留下,匯聚在屋簷滴水處,再流至地面。大小殿宇中,無論是歇山頂、硬山頂,抑或攢尖、盔頂式,各類屋頂的設計都遵循屋脊高、坡度陡的特點,以便迅速排水。宮牆內側的殿簷積水,可順著排水口排出牆外。大殿台基的上千個「螭首」,也盡責地將積水「吐」至地面,再沿著地面的錢眼、溝槽漏入下水道,最終全部排入內金水河,完成一次流動循環。

+6

北京史研究會副會長馬建農受訪時表示,對於紫禁城這樣的古代最高等級建築,建造之初工匠就考慮到了排水問題,「所有基座檯面一致地向外側稍微傾斜。這種傾斜並不是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另外這排水道不光從地面上往下排,它還埋設了相應的暗溝,以此更好地解決排水問題。」他同時表示,將排水和建築美學有機結合所誕生的「千龍吐水」奇景,體現了古人講究實用和美學融為一體的建築設計理念。

馬建農解釋,整個紫禁城的排水系統有完整規劃,「它實際上是把紫禁城的觀賞用水,甚至把部分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以及雨水排放,用紫禁城裡的水系整體運用起來,形成一個很完備、很系統的給排水系統,這是我覺得古人很了不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