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出口創疫情後最大跌幅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6月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且下滑幅度擴大,創下自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降幅。在經濟發展出現頹勢之際,出口進一步放緩,加大了中國政府提振經濟的難度。
中國海關總署7月13日公佈的資料顯示,以美元計,中國今年6月出口同比下降12.4%,進口下降6.8%。 這也意味著中國出口和進口連續兩個月下滑,且下滑幅度擴大。今年(2023年)5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7.5%,進口下降4.5%。
外部市場需求普遍疲軟,中國對美國、亞細安、韓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英國等地的出口均出現下降。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說,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等風險上升,外需減弱對中國外貿的直接影響仍在持續。
彭博經濟學家朱偉指出,6月中國出口進一步下降,顯示全球經濟的疲軟不會為中國艱難的經濟復蘇提供太多支援,進口下降幅度更大,凸顯出中國國內需求疲軟,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援。
進出口雙雙下降,加大了人們對中國政府將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預期。 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發達國家的最新資料顯示持續疲軟信號,這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給中國出口帶來更大壓力,中國必須依靠國內需求提振經濟,未來幾個月的最大問題是,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刺激,國內需求能否反彈。
中國將在下周公佈今年第二季宏觀經濟資料。路透社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基數較低,中國經濟二季度可能較上年同期增長7.3%,但增長勢頭正在迅速減弱,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放緩至4.8%,四季度預計增長5.3%,全年增速預計為5.5%。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儘管中國今年有望實現政府年初提出的5%左右的溫和增長目標,但經濟進一步放緩可能會導致更多失業,加劇通縮風險,進一步削弱私營部門的信心。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