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致病力變弱?北大學者研究揭呈現「去優化」演化趨勢
疫情似乎已離日常生活愈來愈遠,但是新冠病毒致病力變弱了嗎?周日(25日),北京大學教授陸劍表示,經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錢朝暉課題組對900萬條高質量新冠病毒測序序列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在利用人類細胞資源合成病毒蛋白方面,新冠病毒沒有朝著效率最高、機制最優的方向演化,而是呈現「去優化」的演化趨勢。相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期刊《先進科學》發表。陸劍還透露,團隊還在與合作者開展猴痘病毒等的演化研究。
陸劍介紹,在資源競爭上,新冠病毒和人體細胞存在相互博弈的過程,目前的變異株呈現「有節制」地利用人類細胞資源的趨勢。他解釋,「去優化」是病毒序列有所變化,在人體細胞內合成蛋白反而愈發地不順利,病毒蛋白的合成速度被限制。原因在於物種在密碼子使用方面有偏好性,翻譯同樣的蛋白,不同的密碼子效率不一樣,幾乎每一種氨基酸都有一個以上密碼子,如同可以用不同的「同義詞」表達一個意思,人類細胞偏好的「同義詞」用得越多越優化,合成蛋白速度也越快,反之就是去優化。
經分析Omicron變種病毒中的BA.2.12.1、BA.4/5及XBB.1.5等分支的序列,研究團隊發現Omicron的優化比例僅達約六成,遠低於大部分人類基因,故Omicron家族無法在利用人類核醣體合成蛋白時「產能全開」,或令病毒的複制和傳播效率有所抑制。而通過雙熒光素酶的實驗方法在體外評估70對新冠病毒序列,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偏好性密碼子傾向於增強蛋白表達效率,而非偏好性密碼子則降低蛋白表達效率,令序列對於翻譯效率的影響進一步得以證實。
另一方面,研究首次大規模印證新冠病毒同義突變對病毒蛋白質表達效率的影響,亦進一步證明同義突變能影響包括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結構和穩定性、蛋白質翻譯效率及蛋白質折疊等多個生物過程。根據研究揭示的規律,團隊提出新冠病毒疫苗優化策略,現已開展實驗,證明優化疫苗序列可有效降低疫苗的接種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