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國家衞健委:人群普遍易感染 可通過飛沫傳播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北京和廣州近日相繼發現猴痘感染個案,國家衞健委提醒,猴痘對於人群屬於普遍易感,且可通過飛沫傳播。

猴痘病毒電鏡圖。(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

據央視報道,近日,國家衞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當中指出,猴痘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囓齒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靈長類動物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猴痘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

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值得注意的是,猴痘對於人群屬於普遍易感,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感染猴痘病毒潛伏期為5—21天,多為6—13天。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後1—3天出現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現併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

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AP)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嚴重個案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

目前,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主要是對症支持和併發症的治療。對症支持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補充營養及水分,皮疹部位疼痛嚴重時可予鎮痛藥物。至於猴痘併發症治療,可給予有效抗菌藥物治療,根據病原菌培養分離鑑定和藥敏結果加以調整。出現角膜病變時,可應用滴眼液,輔以維他命A等治療。出現腦炎時給予鎮靜、脫水降顱壓、保護氣道等治療。

據早前報道,北京和廣州近日累計發現4宗猴痘感染個案,北京的2宗包括1宗境外輸入個案,及1宗境外輸入個案的關聯個案,2宗個案均是通過親密接觸感染;廣州的2宗個案分別為43歲男性和29歲男性,發現個案後,廣東省疾控中心已指導廣州市按照相關方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等疫情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