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國現在是世界製藥舞台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參考消息》翻譯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5月31日報道,稱中國現在是世界製藥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法媒指出,雖然在人們的想像中,仍然把中國與仿製藥或非專利藥生產聯絡在一起,但中國不打算再扮演二流角色。

報道稱,腫瘤治療相關領域是市場中規模最大且盈利最高的部分,它見證了中國的崛起。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6月2日將在芝加哥開幕之際,昆泰醫藥公司的最新年度報告凸顯了力量對比的變化。

報道提到,美國仍佔全球腫瘤(藥物和治療)支出的近一半,2022年總支出達1960億美元(增長4%)。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支出5年內增加了一倍多,從50億美元上升至118億美元。

昆泰醫藥公司指出,這種增長是由「人們更容易獲取世界各地開發的新療法、現有藥物以及本地產業蓬勃發展」拉動的。

報道指出,中國政府將醫療作為國家優先事項,擴大了藥物的覆蓋面並在監管層面進一步放開。僅在抗腫瘤製藥方面,在過去5年中,就有75種新抗癌藥物在中國上市。相比之下,2003年至2017年間只有46種。

《我不是藥神》以抗癌藥格列衛為切入點,講述內地低下階層負擔不起高價藥物的苦況。在藥物昂貴的情況下,代購藥物在內地其實並不罕見。(視覺中國)

報道又指,儘管存在許多準入壁壘,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各地藥廠和生物技術公司的一個重要市場。大多數美國和歐洲的大藥企正在與當地企業建立夥伴關係和申辦許可證,以推銷其藥物。在2019年年報中,瑞士諾華公司曾預計未來5年在中國提交50個新藥申請,並實現中國區的銷售業績翻一番。

根據昆泰醫藥公司的報告,中國現在佔全球抗腫瘤領域研發的23%,而5年前這一數字是10%,2007年是3%,等於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項目數量在5年內增加了兩倍。研究作者之一邁克爾·克萊因羅克(Michael Kleinrock)認為:「這預示著中國公司將在全球新藥物的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發生一種根本性變化的訊號。」

中國的份額甚至首次超過歐洲,歐洲的份額在5年內從26%降至21%。就正在進行的項目數量而言,歐洲仍然繼續增長,美國也是如此,且仍然位居第一,佔世界抗癌研發的40%以上,儘管其領導地位略有下降。

上海和香港現在是世界上主要的醫療中心之一

中國在抗腫瘤領域的活力表明其整個製藥業在過去10年中的轉型。克萊因羅克說:「這不再是一個僅限於低成本生產的行業。上海和香港現在是世界上主要的醫療中心之一,與劍橋和舊金山齊名。這裡有很多藥廠和生物技術公司,決心引領創新並與大藥企同台競技。」

中國工廠裡,工人在包裝新冠藥物。(Reuters)

報導也提到,近一半的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是由「海歸」管理的,他們是在國際大藥廠和生物技術公司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懷著創業之心回國,處於最新技術的前沿。中國醫藥集團(開發過新冠疫苗)和藥明生物等巨頭的實力穩步增長,生物技術公司網路越來越充實。大多數中國生物技術公司選擇抗癌作為主要關注領域。

報道稱,中國科研人員正在毫不猶豫地將目光鎖定尖端領域。他們致力於細胞療法,特別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該技術可對病人自身的細胞進行修改,然後重新注入人體,使其能夠殺死癌細胞。

僅在2022年一年,中國在該領域就啟動了250項臨床試驗。美國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選擇了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傳奇生物這一該領域的後起之秀,合作開發西達基奧侖賽,這是一種基於CAR-T技術的骨髓瘤療法。

圖為美國加州(California)歐文市(Irvine)的強生辦公室。(Reuters)

中國藥品是否將在西方出現海嘯式發展?報道認為,這還為時過早。大多數中國製藥企業的競爭場地仍然是國內市場,這個市場大到足以讓它們積累經驗。

中國的藥廠和生物技術公司在世界各地申請專利,等待時機。歐洲最大的生命科學領域風險投資公司創新風投夥伴公司的董事長安托萬·帕皮耶尼克認為,「10年後,問題很可能是:如何獲取『中國製造』的創新產品來造福我們的患者?”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雖然還需證明自己,但正在厲兵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