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高福:長新冠是基本事實 感染次數愈多後遺症風險愈高
5月13日,中國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3年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士高福等專家學者就長新冠、疫苗和藥物研發等話題展開交流。
高福表示,新冠感染次數愈多,後遺症風險愈高;應對未來的新發突發感染病,要用技術、醫學保護好全人類。
高福表示,在後新冠時期,大家開始討論人類已經走出新冠病毒的陰影,但不能只看新冠病毒帶來的挑戰,也要看到其中的機遇,以及讓人類如何重新思考,「後新冠時期既不能『恐冠』也不能『輕冠』」。
進入21世紀後,人類共經歷了7次全球範圍的「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傳染病)事件」,時間跨度從2009年到2022年,大概2、3年就有一次,「其實新發突發傳染病到處都是」。
針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治體系建設,高福表示,無論是做公共衛生研究,抑或臨床研究,都要講究以事實為依據,也就是循證醫學。他強調,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新發突發感染病,要用技術、醫學保護好全人類。
面對以新冠為代表的新發突發傳染病,高福認為,人類只能做好兩件事,一是做好監測,二是做好基礎研究,不能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應該將錢放到基礎研究上,開發新的抗病毒藥物,「除了疫苗以外,很重要就是抗病毒治療能力,這是全世界大家都在努力的方向」。
高福認為,要號召臨床專家在臨床發現問題後,和製藥公司以及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開展合作。大家合作,早有佈局,中國也會走在世界前列。
關於「長新冠」是否存在,一直都有較多爭議。高福認為,長新冠是一個基本事實,不要迴避,不要因為長新冠可能對人類有影響就不敢講,這不是科學的態度,「感染次數愈多,後遺症風險愈高,這是有臨床數據的,所以病人該診斷要診斷,該用藥要用藥」。
高福表示,目前中國獲批附條件上市或者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13種,「大家都投資、都去研究生產,從這個方向來講,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