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次發現完整保存9千萬年前巨型恐龍化石 復原後體長超15米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4月27日《科技日報》報道,江西省地質調查勘查院基礎地質調查所指出,近日他們完成2年前在贛州市贛縣區搶救性發掘的巨型恐龍化石的清理和修復工作。

江西省地質調查勘查院總工程師樓法生透露,根據已有的材料估算,復原後的恐龍體長將超過15米,在蜥腳類恐龍中屬於中等大小,「這具巨型恐龍化石體長超過15米,在江西來說是首次發現,在全球也屬罕見。」

樓法生指出,江蘇省境內過去發現過零星的巨型恐龍化石,但這是首次發現完整度較高、骨骼特徵鮮明的巨型恐龍化石。

2021年6月,贛州市贛縣區幸福村大塘坑一小山坡施工時,大型骨骼化石意外被發現。江西省地質博物館與江西省地質調查勘查院基礎地質調查所聯合進行搶救性發掘。專業修理人員在江西省地質調查勘查院基礎地質調查所對該化石進行精細化修理。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楊玲認為,該恐龍骨骼化石保存完好,修理出一串關聯的頸椎6枚,5枚完整薦椎,部分保存的腰帶以及完整保存的18枚前側尾椎,留有至少29枚脊椎骨。這是一具巨型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保存的完整程度在白堊紀蜥腳類恐龍中比較罕見。

2017年,中國郵政曾發行《中國恐龍》特種郵,其中的馬門溪龍就是一種蜥腳類恐龍。(資料圖片)

負責此次研究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韓鳳祿透露,「該化石產自上白堊統周田組,生活時代約為9000多萬年前。其骨骼粗壯,頸椎和尾椎椎體和椎弓上具有典型的蜥腳類恐龍的複雜又獨特的腔室,這些骨骼的鮮明特徵及完整和精美程度,令人驚嘆。」

據悉,蜥腳類恐龍是一類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龍,也是已知最大的陸生脊椎動物。韓鳳祿介紹,基於對化石500多個特徵的系統演化分析,他們將其歸入泰坦巨龍類分支。泰坦巨龍類化石曾在中國內蒙古、河南和浙江等地被發現過,但保存大多不完整,僅有單個脊椎或者肢骨等。

巴西國家博物館館藏的最大的恐龍──馬薩卡利神龍的骨架,其化石也包含了泰坦巨龍類極為缺乏的頭顱骨。此具完整骨架是世界古生物化石收藏中的無價之寶。(資料圖片)

韓鳳祿強調,本次發現的化石骨骼關聯、完整度高,對於研究蜥腳類恐龍在白堊紀的演化和地理分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