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自信內地「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稱能克服技術卡脖子挑戰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8日撰文指出,當前中國在創新方面具備三個優勢,也就是「後發優勢」、「換道超車優勢」,以及「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他指出,對於一些的確可能「卡脖子」的技術,可以透過「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來克服。

在這篇題為《不要低估中國經濟潛力》的文章中,林毅夫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除了原始創新,還擁有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創新來源的「後來者優勢」。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奇蹟,原因之一就是利用「後發優勢」進行技術創新,實行進口替代並轉而出口,這方面的空間非常巨大。

林毅夫指發展中國家只要善用「後發優勢」,靠引進技術,技術大幅升級,可達至高速經濟增長。(歐嘉樂攝)

林毅夫指出,在新經濟領域,中國不僅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而且作為14億多人口的大國,人力資本雄厚、國內市場廣闊,再加上產業配套齊全等條件,都有利於新技術取得突破和快速發展。「換道超車」優勢較為獨特,是其他一些國家在追趕階段時所沒有的。

對於「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林毅夫指出,中國遭遇國際格局加速演進、外部打壓遏制而被「卡脖子」的問題,是在利用「後發優勢」進行追趕時面對的困難。不過,中國大部分製造業還處於相對傳統的領域,被「卡脖子」的可能性較低。而對於一些的確可能「卡脖子」的技術,可以透過「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來「攻關」(克服困難)。

林毅夫指出,在高新技術領域,一是技術一般為多個發達國家所擁有,二是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投入,突破後能帶來多大利潤取決於有多大的市場,中國擁有龐大市場規模,這是任何高科技企業取得技術突破之後獲取利潤的重要決定因素。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正式提出「新型舉國體制」概念。(新華社)

除了這些創新優勢,林毅夫指出,中國還有人口品質紅利的優勢。實現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有效勞動。中國雖然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但人口品質的紅利隨著新增勞動力教育水準的不斷提高而持續增長。而且,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將減輕勞動力數量對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

同時,中國還具有很強的國內市場優勢。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市場,即使用市場匯率計算,也是世界第二大市場。因此,不僅可以利用國內大循環來撬動國際循環,而且國內循環的可觀規模也足以讓中國經濟有能力從容應對外部衝擊。

綜合來看,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當然,這是從供給側的技術可能性分析得出的結論。在落實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實現雙碳目標、綠色發展、縮小地區和城鄉差距、照顧弱勢群體以及應對國內外各種「黑天鵝」、「灰犀牛」問題。若能用好上述優勢並穩妥解決好這些問題,每年實現平穩的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還指,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揮潛在優勢,擴大開放、增強合作、提振信心,讓經濟實際增長率盡可能接近潛在增長率,對中國和世界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