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衛健委:擬今年消除愛滋、梅毒及乙肝母嬰傳播

廣東衛健委:擬今年消除愛滋、梅毒及乙肝母嬰傳播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廣東省計劃2023年在省級層面實現消除愛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嬰傳播。

廣東省衛健委日前印發關於《廣東省消除艾滋病(愛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指出要切實做好流動人口、青少年、低收入人群、「單陽」家庭等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干預服務,預防育齡婦女感染,並最大限度及早發現感染孕產婦,孕早期檢測率達到80%以上,為臨產孕婦開通檢測綠色通道,加強對感染孕產婦配偶的諮詢檢測服務。

《計劃》提出,各級有條件的婦幼保健機構創建孕產婦「母嬰健康E門診」,完善以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提供病情監測與評估、規範用藥、安全助產與科學餵養等「一站式」服務,提供高質量隨訪服務,確保感染兒童及早獲得規範診斷和治療,並健全中醫藥參與預防母嬰傳播的工作機制。

《計劃》還稱,要最大程度保護感染婦女和兒童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促進性別平等和社會參與,營造無歧視的醫療環境,並協同相關部門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幫助感染者家庭獲得救助,減輕其醫療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計劃》強調,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將消除母嬰傳播工作擺在衛生健康工作的突出位置,結合實際制定本市消除母嬰傳播行動細化實施方案,創建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實現消除母嬰傳播的時間表、路線圖,深入分析與消除目標的差距,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制定針對性的策略措施,為消除母嬰傳播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支持環境。

愛滋病晚期始確診比率10年間飆升 顧問局倡非高風險群檢測常規化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香港愛滋病顧問局今日(15日)表示,近年新增愛滋病個案中,晚期確診者比例呈上升趨勢,由2014年的28.5%上升至2023年的47%,該局建議於非高風險群組推動檢測常規化,讓不清楚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獲得適時診斷及治療。

香港愛滋病顧問局今日表示,近年新增的愛滋病個案中,晚期確診者的比例呈上升趨勢;並建議於非高風險群組推動檢測常規化,讓不清楚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獲得適時診斷及治療,作為應對本港晚期確診上升趨勢的關鍵策略之一。(資料圖片)

晚期確診者是指患者於確診愛滋病病毒感染時,其免疫細胞CD4細胞被病毒攻擊而下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代表患者未能在感染病毒初期及早確診並接受治療,以至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愛滋病顧問局指晚期確診不單增加患上機會性感染及癌症的風險,更令死亡率上升;此外,由於體內病毒仍然活躍,晚期確診者亦會增加愛滋病病毒在社群傳播的風險。

顧問局指,新增個案中,晚期確診者的比例由2014年的28.5%上升至2023年的47%,與海外地區的趨勢相約。年長人士及經異性性接觸受感染的晚期確診者較為普遍。顧問局於2022年發表的《香港愛滋病建議策略(2022-2027)》中,曾提出擴充套件愛滋病病毒測試服務,除繼續保留常規的設施為本的檢測服務,亦應開發新的檢測模式,如流動檢測及自我檢測等,以推動普及檢測成為高風險社群的常規。因應最新的情況,顧問局建議於非高風險群組推動檢測常規化,讓不清楚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獲得適時診斷及治療,作為應對本港晚期確診上升趨勢的關鍵策略之一。

因應最新的情況,顧問局建議於非高風險群組推動檢測常規化,讓不清楚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獲得適時診斷及治療,作為應對本港晚期確診上升趨勢的關鍵策略之一。 (資料圖片)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的愛滋病及性病科學委員會亦就香港進行愛滋病病毒檢測發出建議。該建議參考了本地最新流行病學的情況、相關的科學證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及海外的做法,為本地醫護人員及社群前線服務提供者提供參考及實用指引,內容涵蓋應接受測試人士、測試方法、知情同意、測試後跟進及轉介途徑等建議。

當中建議曾進行性行為人士應最少進行一次愛滋病病毒檢查,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而有風險行為人士則應定期進行測試。顧問局對該建議表示支持,認同建議將鼓勵非高風險群組的人士進行愛滋病病毒測試,讓檢測普及化,並有助於消除大眾對愛滋病病毒感染及其測試的標籤。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