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院專家王廣發:未來一兩周迎重症高峰 全國進入疫情海嘯期
「新十條」出台後,內地多個省市都傳出爆疫,北京更連續兩日出現死亡個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教授提醒,全國未來一兩周將迎來重症高峰,各醫療機構應該早做準備,「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是疫情海嘯」。
王廣發接受微信公眾號@醫學界訪問時提到,北京本次的疫情重症高峰還未到,醫療資源已經比較緊張,大批醫務人員受感染,好在他們很快就能陸續返回工作崗位,減輕人手不足的壓力,但病人量會緊接上漲。感染高峰過後,馬上就會迎來重症高峰。
對於如何應對未來出現的重症高峰,王廣發介紹,新冠是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累及呼吸系統,有可能會發生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等,所以呼吸和危重症科室首當其衝。此外,冬天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也要注意新冠感染後會加重基礎疾病。
從救治上看,主要是醫院的各個ICU主要承擔重症救治任務。惟他提到,內地的醫院每10萬人只有10張重症床位,美國則有30張,但後者在疫情感染高峰時也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因此各級醫院要盡可能擴充重症床位。
除了增加重症床位,各醫院也要配備好包括呼吸機等救治設備,並以ICU的班底為骨幹,召集有危重症救治經驗的醫生、護士組成重症救治隊伍。同時,要提高防重症的意識,除了接種疫苗,高風險死亡、高風險重症的病人亦要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降低重症率。
王廣發提到,醫療資源不發生擠兌,其實是危重症救治成功率高的關鍵因素。對於不同地區要如何應對疫情高峰,他指出,大多數Omicron感染者都不是重症,醫療機構應對病人分級,輕症、低風險病人回家,高風險的病人住院,同時要兼顧非新冠患者的診療需求。
他又指,因為南北氣候的差異,南方地區的重症比例,可能比北方地區較低。另不同地區的疫情基礎水平、傳播風險,會受人口密度、人口流動性等因素影響,因此各地不會同時迎接高峰。他提醒,即使未到高峰亦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各地應準備好發熱門診、急診、重症救治資源。
王廣發認為,內地本輪新冠疫情高峰大概要持續到春節後,可能要到明年2月底、3月初才能基本恢復正常,但北方停止供暖後,可能還會迎來小高峰。
至於內地會否在短期內發生大量二次感染,他表示,本次大範圍的感染會產生群體免疫,且是針對當前的Omicron 流行株BF.7和BA.5.2,所以短期內再重複感染的可能性較小。
王廣發指出,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是必然,但人類不是新冠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尚不清楚病毒在動物身上的演變規律。以禽流感為例,禽流感在水禽中幾乎沒有症狀,但人類感染後,H5N1能夠導致50%-60%的病死率。
他認為,有關部門不僅要研究從人類社會分離到的新冠毒株,還要做動物界的新冠病毒監測,若動物身上出現一些對人類易感性更強的毒株,傳播速度也更快,同時致病力也更強,人類就要提高警惕,甚至出現現有疫苗完全沒有保護作用的動物界毒株,人類就要及時研發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