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中國第一根光纖造福5.5億人 光纖之父趙梓森逝世 享年91歲
據湖北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消息,12月15日,廣東籍光纖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因病醫治無效於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1歲。
趙梓森早年與團隊克服重重阻礙製成中國第一根實用型、短波長和階躍型石英光纖並成功用於傳輸電視信號,為中國通信事業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他同時也是「武漢中國光谷」的首倡者之一,多年來始終奉獻於中國通信事業,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
12月1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官網發布《中國寬帶發展白皮書(2022年)》,其中寫道:截至2022年9月底,中國光纖用戶達5.5億戶,數量居全球首位。中國通信事業多年來產生巨大發展,用戶量世界領先。如今,家家戶戶都能夠輕鬆收發信息、撥打電話、連上網絡,通信已不是從前「車、馬、郵件都慢」的狀況。而這般日新月異變化的產生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近日逝世的廣東籍光纖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
趙梓森,1932年2月出生於上海。動蕩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自幼便萌生「科學救國」的理想。為了追尋自己的志向,他先後就讀於浙江大學農藝系、復旦大學生物系、上海大同大學電信專業(後調整為上海交通大學電信專業)。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武漢郵電學校(武漢郵科院前身)任教,工作之餘不斷鑽研通信知識。
廁所旁的實驗室拉出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
70年代時,身為青年大學教師的趙梓森偶然聽說「光在玻璃纖維中的傳輸可用於通信」的研究,深受鼓舞。但想要嘗試開展試驗的他遭到了許多權威專家的質疑和否定。但趙梓森沒有動搖,而是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在單位的廁所旁邊改造出一間「實驗室」,用電爐、試管、酒精燈等簡易實驗設備和四氯化矽等基礎原料,開始自主研發。
有一次倒四氯化矽時,試劑不小心濺到了趙梓森的眼睛,情況一度十分危急,他當場暈倒被送進醫院,連醫生也被嚇到不知該如何處理。後來還是在趙梓森的指導下使用蒸餾水沖洗又打吊針消炎才轉危為安。說道這件事,趙梓森笑著回憶:「搞科研也有危險,也要敢於冒險,付出生命。」
1976年3月正值文革期間,趙梓森團隊成功拉出一根17米長的玻璃細絲,這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次年的展覽會上,趙梓森展示了用自行研製的光纖傳輸黑白電視信號,得到原郵電部領導的賞識。1978年,光纖通信成為國家級重點項目。1979年,趙梓森團隊拉出了中國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的低損耗光纖。1982年,中國大眾已經可以用光纖打電話,幾光纖通信技術飛速發展,至今領先世界。
在乎百姓需求 趙梓森:技術不能被卡脖子
提到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說:「『之父』不『之父』,我不在乎,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玻璃絲,老百姓在用,這種高興不是用錢能買到的。」
千帆過境,不忘初心。晚年的趙梓森生活簡單而寧靜。他與夫人、武漢郵科院高級工程師範幼英居住在單位的家屬院,空閒時常常查閱國內外最先進的光纖通信技術,了解掌握新動向。他也告誡年輕人跟上時代、引領時代,「一定要紮下根來從事前沿研究,才能有國際競爭力,才不會被卡脖子。」
如今,武漢郵科院已發展為中央企業中國信科集團。中國也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光通信技術強國,市場份額占到全世界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