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能回到疫情前嗎? 梁萬年解讀中國為何堅持動態清零
內地疫情升溫,連日的感染數字都維持在過千宗水平,至少5地檢出Omicron BF.7(BA.5.2.1.7) 變異株。
10月10日起,人民日報連續三日發表評論文章談論「抗疫」,新華社、經濟日報亦接連發聲,提到疫情防控絕不能躺平。
昨晚(12日),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接受央視《新聞1+1》訪問時,就解讀了為何中國要堅持「動態清零」。
主持人提到,媒體連日發表評論強調信心和耐心,不少人都關心國內是否要打持久戰。梁萬年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處在大流行階段,世衛組織尚未宣布大流行結束,它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
他提到,中國外防輸入壓力逐漸加大,雖然Omicron 各變異株的傳播速度加快,隱匿性增強,但其致病率正在下降。不過,Omicron 變種病毒對人群的健康威脅仍然很大,因此應該堅持動態清零。
梁萬年解釋,動態清零的核心問題並非病毒的清除,也並非一宗病例都不能發生,而是對於疫情的清零。簡單而言,發現一宗疫情就撲滅一宗疫情,禁止出現連續性的社區傳播和規模性的反彈。
他指出,目前人類的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和病毒、疾病之間尚無法做到完全的平衡,所以必須要介入社會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來取得平衡。若不加以嚴格管控,就會出現大量感染,重症病例乃至死亡病例;一旦感染人數增多,就會產生醫療系統擠兌,最終只會加劇大家的恐懼心理,對社會經濟造成大衝擊,「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的一個最重要的考慮」。
主持人提到,不少國家已鬆綁防疫政策,但中國仍堅持動態清零。梁萬年指出,絕大部分國家是放鬆和調整入境政策,將防止醫療機構擠兌、防重症和死亡作為最重要的防線,並非完全躺平和放任不管,同時會根據疫情需要再適度採取相應的社會公共衛生措施。
至於中國的發病率、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在全球來看是最低的國家之一,若沒有嚴格的措施執行,當面對新的Omicron 變異株就會很容易「破防」,一旦「破防」,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將會是巨大。
梁萬年強調,Omicron 變異株的致死率、重症率下降,但傳播速度、病毒隱匿性一直增強,同時對疫苗免疫的逃避能力也在增加,因此它仍然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會導致超額死亡,所以現階段對疾病的防控手段,包括藥物、疫苗尚未完全達到理想狀況的情況下,加強防控,對保護生命也是必要。
對於中國會否在明年兩會召開後放鬆疫情防控政策,梁萬年則稱,從科學上而言是無法明確劃定時間,但過去3年的疫情抗擊中,國家一直優化和完善防疫策略和措施。他希望接下來能將長者、弱勢人群的接種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加快藥物的研發和生產,令逐步放鬆防控政策一事變得可行。